如果我沒有堅持 這個癌症100%就漏診了
醫生的一次堅持,挽救了一條生命!
王阿姨,今年61歲,一周前的一天飯後,突然出現肚臍左下方痛。她以為吃了什麼東西造成的,就喝了點熱水,休息了一兩個小時,漸漸地又不疼了。
誰知到了第二天,還是那個老地方又開始疼,而且這次疼痛比前一天厲害。
於是,老太太在兒子陪同下來到了醫院。
當時檢查了x光腹平片,提示腹部有液平面,於是就暫時按腸梗阻收住院。
過了大約1個小時之後,她的腹痛又逐漸好轉了。
連續觀察了數個小時,王阿姨的腹痛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會是個什麼疾病呢?
一時間醫生也一籌莫展,只能考慮腸道的局部炎症進行治療。
三天過去了,王阿姨再也沒有出現過腹痛,一切似乎都很好。
查房時候,王阿姨說:「就是痔瘡犯了,大便帶點血,其他沒有啥不舒服」。於是她要求辦理出院手續。
然而,她所說的「便血」,引起了醫生的警覺,於是就詳細追問了情況。
原來,老太太最近1月多以來,常常感覺肛門墜脹,偶爾大便還帶有鮮血,但是,並沒有肛門疼痛或小腹疼痛。
考慮到老人已經61歲,從來沒有做過腸鏡檢查,加上神秘的忽隱忽現的左下腹疼痛、下墜感、便血,絕對不能輕率地下結論為痔瘡!
於是,給她講述了我們的擔憂,建議做一次腸鏡檢查,就當是做一次體檢。
怎料老太太極力反對,肯定地說:「我這就是痔瘡,不需要做腸鏡;我聽說那個檢查太痛了!」
我們告訴她,目前我們早就有了不痛的腸鏡,而且必須要搞清楚便血的原因。
但好說歹說,她依然不同意。最終答應了先做一個腫瘤標誌物篩查。
很快,檢查結果出來了:癌胚抗原(CEA)106.8ng/ml,顯著高於正常值(正常值≤5ng/ml)。
CEA是一個廣譜性腫瘤標誌物,對大腸癌、胃癌、乳腺癌和肺癌比較敏感,在臨床上,當CEA>20ug/L時,就高度提示結腸癌可能,就要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
面對固執的王阿姨,我們只好和她的兒子溝通,當把癌胚抗原結果,以及我們的擔心告訴他時,他爽快答應了,並很快做通了媽媽的工作,同意第二天行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的結果印證了我們的擔心:距肛門7-12cm處環周性佔位病變,病理證實為直腸腺癌!
病例提供: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李華劉紅凌
她的時好時歹的左下腹痛、便血、下墜感,都是腫瘤造成的,哪裡是什麼痔瘡啊!
雖然這已經不算早癌,但還沒有轉移跡象,通過外科手術和綜合治療,還能取得不錯的療效;
萬一我們這次沒有堅持讓老太太做個腸鏡,這個腸癌就100%被耽誤了。
直腸癌在這個階段發展比較迅速,再過半年,後果將不可預料,一旦出現轉移,預後將大打折扣。
通過這個病例,我想告訴廣大朋友們以下幾點:第一,人過40歲都要做一次腸鏡。
因為絕大多數的結直腸癌是息肉演變而來的,在此時檢查還是一個良性的息肉,切掉它並定期複查,基本就能避免腸癌發生;
第二、50歲後結直腸息肉高發、55歲以後,結直腸癌高發
到了50歲,有18-30%的人長有息肉;60歲以後,有38-47%的人長有息肉;
這些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就是定時炸彈,你不把它切掉,隨時都可能爆炸。
如果你已經五六十歲了,從來沒有做過腸鏡檢查,我建議你看到這篇文章後,儘早去查一下,你會感激我的!
第三、出現便血,不能輕易當成痔瘡
直腸癌的癥狀和痔瘡有些相似,就是大便帶血,臨床有超過80%的直腸癌,在初期被當成痔瘡延誤了病情。
出現便血,務必要找出出血原因!
第四、消化道腫瘤早期沒有癥狀
有句話說: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癥狀,就是沒有癥狀。所以,您不要等到有癥狀、有報警信號再去檢查,那時候(見第五條),已經是進展期了,就像本文王阿姨那樣,失去了不開刀就能治癒的機會。
第五、以下情況,是腸癌的報警癥狀,要立即相關檢查
突然體重減輕。
原因不明貧血。
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
腹部有腫塊。
大便帶血或出現黑色糞便。
大便中有膿血或粘液血便。
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或腹瀉。
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
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或帶槽溝。
發現有多發生性息肉,或乳頭狀腺瘤。
一級親屬患有消化道腫瘤。
第六、想發現早期直腸癌,就要在無癥狀時候去檢查
1、直腸指診是發現早期直腸癌最有價值的方法,簡單易行。
2、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結直腸癌和其它疾病的金標準。
3、X線檢查包括鋇劑灌腸、雙重對比造影、腹部平片等X線檢查,對早期發現結直腸癌也很有價值。
4、大便隱血試驗就是通過化驗檢查,來發現糞便中肉眼看不見的帶血,方法簡單。如發現有出血(陽性)時可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早期結直腸癌也很有作用。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胃腸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