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生活細節,血管更健康
在我們身體的內部,密布的血管猶如田間流淌的一條條水渠,承載著氧氣和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要想讓心臟工作得更輕鬆,我們必須注重血管的健康。
飲食有節、控糖控鹽、戒煙限酒、規律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以及定期接受體檢,才能讓我們的血管充滿活力。其中,飲食的科學管理尤為重要。
植物性飲食帶來健康紅利
如果體重超標,平時要注意只吃七八分飽,而且盡量將三餐集中在8~10小時內,這樣更有利於管理體重和改善新陳代謝。
植物性飲食模式可以為健康人、心血管疾病斑危人群,以及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患者帶來明顯益處。攝入富含抗氧化劑和纖維素的果蔬非常重要,因此建議經常把「五彩蔬果」餐盤端上桌。西紅柿、藍莓、胡蘿蔔及深綠色蔬菜富含各種營養,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有益於保護血管內皮健康。
同時,還應多食用一些全穀物、豆類、堅果、魚類、海鮮和低脂乳製品,避免吃太多精製米面製成的主食,少吃紅肉和加工肉,且應養成低鹽飲食的習慣。
控糖、控鹽、控油很關鍵
過量攝入糖分不僅容易使體重增加,還可能導致一系列代謝問題,如2型糖尿病、血管損傷、血管硬化等。要避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我們應盡量少喝含糖飲料,少吃高糖零食。
鹽的攝入也要適量。過多的鈉鹽攝入與高血壓、心臟病和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生直接相關。建議家中常備限鹽勺、限鹽瓶,也可以嘗試使用香料或其他不含鹽的調味品來增添食物的風味,以減少對鹽的依賴。平時要注意閱讀食品標籤,選擇低鈉或無鹽的食品,確保每天的食鹽量控制在5克或5克以下。
限油也是有效保護血管健康的關鍵。油脂裡面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限油可以讓進入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兇」之一。血脂水平調控好,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硬化、外周動脈硬化的概率就會顯著降低。
戒煙限酒,遠離環境毒素
戒煙戒酒是保持血管健康非常重要的策略。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酒精攝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心肌病、房顫、房撲和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即使是少量飲酒,也會在體內形成致癌代謝產物—-乙醛。因此,盡量不喝酒,必須喝酒時盡量少喝。
煙草對血管的危害也不容小覷。煙霧中已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至少有250種。統計顯示,吸煙會增加56種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22種疾病的死亡風險。可以說,無論一手煙、二手煙,還是三手煙,乃至電子煙,都會損害血管內皮,誘發心血管疾病、腦卒中和心力衰竭。
還要提醒的是,生活環境中的污染物可能潛藏著對血管的威脅。這些環境毒素包括生活廢水、家庭廚房油煙、冰箱釋放的氟利昂、新塑料製品、添加劑、人造色素及農藥等。因此,建議大家每天開窗通氣;不用含磷酸鹽的洗衣液、洗衣粉、洗碗劑;不用刺激性大的化妝品、洗髮液;不用毒性強的廁所清潔劑。在遭遇嚴重霧霾天氣時,盡量少出門,必須出門時要做好防護。
讓規律運動促進血液流動
久坐對健康不利。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燃燒」掉多餘的內臟脂肪,改善糖代謝,增強胰島素敏感性,調控血壓和血脂水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成年人每周應進行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運動或抗阻運動,例如快步走、騎自行車、做瑜伽等。適量鍛煉還能加快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的形成。
運動時要注意適量補充水分。水是維持血液循環的基礎,因此要注意定時喝水,保證體內水分充足。選擇白開水、淡茶或清湯,不宜添加過多的糖分和人工添加劑。研究表明,適當的水分攝入能夠幫助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管「負重前行」。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