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鬆 不能一「鈣」而論
患者吳女士今年50歲,存在骨量減少的情況。近日,醫生提醒她儘早空腹到門診抽血化驗,通過骨代謝標誌物檢測,了解骨質丟失速度和維生素D水平,以便制訂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沒想到,吳女士回復說,她家經濟條件差,來醫院做檢查又麻煩,反正只是骨量減少,她打算自己到藥店「買點鈣片吃就算了」。
那麼,骨量減少距離骨質疏鬆有多遠?只吃鈣片就能預防骨質疏鬆嗎?
儘早預防更「實惠」
骨質疏鬆最大的危害是患者容易發生骨折。骨折後,患者不僅會出現疼痛和功能障礙,而且需要支付高額的醫療護理費用,從而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不過,骨質疏鬆性骨折是可以預防的,而且其預防費用遠遠少於治療費用。
以每6個月皮下注射1次的RANKL抑製劑地舒單抗(60毫克)為例,自2021年3月該藥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後,它就以使用方便、副反應少、療效確切而得到廣泛使用。一支地舒單抗的價格在600元左右,即使自費使用,一年費用僅需1200元左右,而一次腰椎骨折後接受椎體成形術(俗稱「打骨水泥」)的住院總費用在30000元左右。
一項包含7808例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表明,連續使用地舒單抗36個月,患者腰椎骨密度增加9.2%、全髖骨密度增加6.0%,椎體、髖部骨折風險分別下降68%和40%。
骨量減少也要治療
骨密度檢測中的T值能夠反映骨量狀況,評估骨質疏鬆風險。經雙能X線吸收法骨密度檢測,吳女士的股骨頸骨密度T值為-1.9.提示骨量減少,但還沒有達到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T值≤-2.5)。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目前不需要治療呢?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骨密度的T值具有診斷價值,但它不是臨床治療的界限。也就是說,T值僅能夠提示一個具有骨質疏鬆危險因素的人是否患有骨質疏鬆,但並非只有骨質疏鬆才需要治療。
多數女性在絕經時的骨密度是正常的,但隨著骨質的持續丟失,逐漸發展到骨量減少、骨質疏鬆,骨折風險明顯增加。因此,女性朋友在絕經後,無論骨密度檢查結果如何,都需要及時就診,請醫生評估是否需要治療。
單服鈣片不能阻止骨質丟失
很多絕經後女性認為補充鈣片就可以防治骨質疏鬆了,這是一種誤解。絕經後骨質疏鬆的發生和發展,其主要原因並不是缺鈣,而是女性在絕經後體內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強,骨質快速丟失。想要延緩絕經後女性的骨質丟失,關鍵在於儘早使用雌激素、雙膦酸鹽、地舒單抗等抗骨吸收藥物來抑制破骨細胞活性。
絕經後女性在接受抗骨吸收藥物治療時,補充鈣劑有助於改善骨礦化、提高骨密度,但鈣劑在骨質疏鬆防治中只是起輔助作用。
什麼是骨代謝標誌物檢測
骨代謝標誌物檢測是骨質疏鬆診治的主要檢查之一。目前,骨代謝標誌物檢測一般包括I型膠原羧基末端肽交聯、I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骨鈣素、維生素D和甲狀旁腺激素等5項。
其中,前三者是骨轉換標誌物,其增高的臨床價值一致,都代表需要接受抗骨吸收治療。25羥基維生素D和甲狀旁腺素均屬於骨代謝調控激素,兩者呈負相關,即當維生素D不足時,甲狀旁腺素升高,而在補充維生素D後,隨著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的提高,血清甲狀旁腺素水平可明顯下降。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