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耳朵越掏越癢?教你正確掏耳

2017年10月03日 15:56 簡體 正體   評論»

癢了就撓,不舒服了就挖,掏這件事,有時候感覺還是蠻爽的!尤其是挖出一大塊的時候,然而越美好的事物越有毒……為了“爽一下”就可以隨意掏耳屎嗎?耳屎是你想掏就能掏的嗎?

小心掏耳朵掏出癌症

人體外耳道非常脆弱敏感,和軟骨膜連接很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用力不當就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發炎、潰爛。有的人掏耳朵用力過猛甚至可能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發展成,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此外,掏耳朵過頻,會刺激耳道皮膚,容易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雖然乳頭狀瘤屬於良性腫瘤,可以手術切除,但切除後極易複發,多次複發甚至可能轉變為惡性腫瘤。

別看“耳屎”名字不好聽,其實它對耳朵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為外耳道內腺體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揮發性,這種氣味小蟲不喜歡,也不適宜生長,因而“耳屎”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最好不要經常摳挖。

為啥會感覺耳朵癢?

1、耳屎多

由於耳朵的結構很複雜,用硬物或者掏耳勺一不小心會碰到耳膜,有的甚至會捅破耳膜或者傷害耳朵的內結構。因此耳朵一般是不用掏的,當我們睡覺或者躺著的時候耳屎或自動的。或者用棉棒就可以掏耳朵,還不至於傷害耳膜。有些人可能比較愛衛生,覺得掏耳朵舒服,其實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為耳朵本身有一種自潔功能,分泌物會自然地脫落到耳外,建議不要經常掏(一般半個月左右掏一次)。質硬的“耳屎”則需找醫生取出。

2、耳朵乾燥

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隨時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膚變得太乾燥就會癢,癢就會想再挖,挖後又更癢,如此惡性循環就越來越糟。

3、耳朵發炎

它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結、聽力減退等。解決方法:如膿汁粘稠,不容易擦出時,可用3%雙氧水清洗,然後再用吸引器吸出或用棉棒擦拭。還可選口服一些中藥或敏感的藥物。如果經過上述方法仍然無效,經檢查中耳有肉芽或膽脂瘤者,應當及時選擇手術治療。

應該怎樣正確掏耳朵呢?

一般來說,耵聹,俗稱“耳屎”會隨著人們的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的活動而自行脫落,所以並不需要頻繁陶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聹栓塞,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輕輕地將棉簽頭拽蓬鬆,以防纏繞過緊的棉棒劃傷耳道,然後用其在外耳道轉動,耳朵朝下,耵聹就出來了。屑狀的可以適當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顆粒的話,應用溫水或是專用藥水滴進耳朵,過幾分鐘後再輕輕地掏出。

另外,一些金屬、塑料材質的掏耳勺質地堅硬,容易對耳道造成損傷;指甲縫易藏匿細菌,不宜用來掏耳朵。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