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風者難逃腦中風~控血糖 遠離中風家族
低糖飲食(pixabay)
「中風家族」最常見的病例是腦中風和心肌梗塞,而近年來國內「眼中風」的患者人數也逐漸上升。雖然及早就醫可能有助恢復視力,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若是眼中風後沒有適當的照護、調理,5年內1/4難逃腦中風!
華人健康報道: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已證實與「抽菸、喝酒、三高、肥胖、體質、家族史」有關。而經過長期臨床觀察發現,眼中風患者,與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相似。
眼中風前兆暫時性黑蒙
眼中風的成因,主要是因眼睛與腦部是身體血管及神經分布最密集的區域,當心臟送出血液後,向上會先經過眼睛,再進入腦部。而眼睛的血管較細且血流快,為的是持續供應看東西所需要的養分與氧氣,同時帶走產生的廢物並幫助黃斑部冷卻。
防眼中風(pixabay)
當血液混濁時,養分、氧氣不夠,加上血管硬化、血流變慢,就會導致眼前忽然一暗、過一段時間又看得到的癥狀,醫學上稱為暫時性黑蒙症(amaurosis fugax)。若是暫時性黑蒙症沒有解除,一直看不到就成了眼中風。
心血管疾病難逃腦中風
陳瑩山醫師強調,眼中風演變成腦中風的風險極高。若將腦部比喻為心血管疾病的大哥,心臟就是大弟,小弟則是血管構造多的眼睛。臨床統計,5年之內如果未接受治療,4個眼睛中風患者中,會有1個得到腦中風,顯見不治療的危險性。
事實上,有眼中風的病患,約有2/3合併高血壓、1/3合併高膽固醇、1/10合併糖尿病,這時若診斷為眼中風,等於又加入了一項腦中風的危險罹患因子,這時更要積極控制血壓、血脂與血糖,否則等於又向腦中風更邁進一大步。
腦中風(pixabay)
眼中風年輕化宜採取飲食管理
另要注意的是,由於血管硬化是老人家常見的血管變化,所以年紀也與中風一樣,是眼中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近來由於飲食的精緻化及三高的年輕化,眼中風的發生年齡有下降趨勢,臨床上甚至看到不少高中生、大學生發生眼中風的病例。
而近3年來,門診也發現,有多起雙眼同時眼中風,或是兩眼動脈與靜脈分別中風的病例。而眼中風是身體健康狀況的報馬仔,就和三高、吸菸、飲酒等癥狀或行為一樣,建議應先從飲食管理,藉由「低糖飲食」控制血糖。
菠菜(pixabay)
陳瑩山醫師進一步指出,眼睛是受血糖影響產生病變最嚴重的危險因子,當身體血糖升高時,連帶眼睛也會遭受池魚之殃,包括:視網膜、黃斑部等,都無一倖免,不僅導致眼睛視力受損,更容易增加失明風險。
就以糖尿病眼睛病變為例,通常在發病5年後,若血糖未適當控制,有7%的患者會有視網膜病變;10年後增加為26%,15年後增加為63%;若未穩定血糖,就會產生視力不良及出現許多黑影等癥狀,甚至增加眼中風及失明的風險。
「中風家族」宜低糖控血糖深綠蔬菜護眼
對具有高風險的「中風家族」而言,「低糖飲食」是一不錯的飲食選擇。基本上,低糖飲食,主要就是要降低高血糖的產生風險,儘可能避免澱粉類食物的攝取,並增加高脂肪、高蛋白的量,但需在專業人員的醫療監測及營養指導下進行。
胡蘿蔔(pixabay)
同時,建議應多吃護眼食物,像是深綠、橘黃蔬菜,如菠菜、紅蘿蔔等,富含葉黃素或β胡蘿蔔素,前者可延緩黃斑部退化,後者有助維護視力;而芭樂、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可降低自由基對眼睛的傷害。
來源: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