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正在偷走2億中國人的健康?你為什麼睡不著

2019年07月23日 19:41 簡體 正體   評論»

“為什麼睡覺反而成了一種負擔,並且越來越害怕深夜的到來。”一位匿名網友這樣評價

失眠是一種不容易自然進入狀態,難以入睡或難以維持睡眠的癥狀。[1]在互聯網上,伴隨著失眠話題的,往往還有脫髮、焦躁、壓力大等關鍵詞,如果翻看評論,你可能會發現不少回復留言的都是

在長輩的觀念中,孩子失眠是不可思議的。就像小時候爸媽會說“小屁孩你哪來的腰”一樣,當聽到年輕人抱怨失眠時,他們往往會說:“年紀輕輕,有什麼好失眠的。”

其實,失眠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屬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因為睡不好而飽受困擾。

失眠人群數量巨大

2019年7月15日,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發布了詳細的《中國行動(2019-2030)》報告,報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這份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的失眠現患率為15%,[2]這代表著當年有2.07億人口存在睡眠問題或睡眠症,[3]並且失眠人數還在逐年增加。“健康中國行動”的目標,也僅僅是減緩這一數據的上升趨勢。

15%的數字是如何得出的,報告沒有詳細解答。不過,一份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的針對口失眠患病率的薈萃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數據。

這篇論文包含了17次實地調查,時間從1996年開始到2011年結束,期間共有近11.6萬名參與者。經過一系列綜合分析,最後發現,中國人的失眠現患率為15.0%。[4]

失眠之外,中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也很短。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的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的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6.5小時,未達到7-8小時的建議睡眠時間[2]。這個數字也未達到美國疾控中心(CDC)的建議時間,CDC認為18歲以上的成人每晚需要7小時甚至更久的睡眠。[5]

一般來說,年紀越大,越容易遭受睡不好,甚至失眠的困擾。但如今,睡不好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多了。

中國醫師協會於2018年發布的“90後睡眠指數研究”顯示,90後的睡眠指數僅66.26,位於“苦澀睡眠”的臨界點。

在中國醫師協會的研究中,睡眠情況被分為“不眠”“煩躁睡眠”“苦澀睡眠”“舒適睡眠”和“甜美睡眠”五類,每一類對應著不同的分數區間。

被調查的90後中有33.3%處於“煩躁睡眠”的狀態,29.6%處在“苦澀睡眠”,僅有19.4%的人“舒適睡眠”。大多數人睡眠狀況不佳,呈現出“需要輾轉反側,才能安然入睡”的狀態。[6]

不僅年輕人,最需要保證睡眠時間的青少年和兒童也面臨著睡不好的困境,《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超過八成13至17歲的兒童睡不夠8小時。[7]

從老年人到青年人,再到青少年兒童,中國式“缺覺”似乎成了各個年齡段的問題。

所以,到底是什麼讓人們睡不好覺呢?

你為什麼睡不著?

能不能睡好覺,不是你說了算的。外界環境、睡覺的姿勢、內分泌系統的運轉情況……各種原因都會影響睡眠。

醫學雜誌《柳葉刀》2019年1月發表的論文《失眠症亞型來源於生活史、情感和人格特徵》將“失眠”分成了五個亞型,分別是“高度痛苦的失眠““是否能被愉悅情緒改善的中度失眠”和“是否會被外界環境刺激的輕度失眠”。[8]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遇到過睡不著的問題,不過看到《柳葉刀》的分類別急著對號入座,因為你的情況可能非常輕微。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把失眠分成“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前者是短暫性的,而後者需要每周至少三個晚上在睡眠時醒來,持續至少三個月。[9]

你的失眠可能是偶爾的,由於突然的考試壓力、吃了不衛生的食物等等,這些失眠往往不需要任何治療就能解決。但如果是長期的失眠,就該找找原因了。

《默沙東診療手冊》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醫學信息資源之一,在它的大眾版中,最常見的失眠原因主要有如下五種。[10]

可以看到,失眠主要是由不良的睡眠習慣、精神健康障礙、一些內部外部疾病還有巨大的壓力造成的。

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造成失眠的元兇,主要是不良的睡眠習慣和壓力。

上班很辛苦,996壓得人難以喘息。《第一財經周刊》於2018發布的《都市人壓力調查報告》顯示,30.24%的人每天都會感受到好幾次壓力,還有43.3%的人認為自己將被壓垮。[11]

壓力太大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心情煩躁、情緒低落、效率低下以及失眠狀況頻繁發生。

勞累的都市年輕人只能靠手機解壓,打打遊戲,看看視頻,一不小心又過了該睡覺的時間,影響睡眠。

除了手冊歸納的失眠原因以外,一些環境因素也會導致睡眠質量降低。

《柳葉刀》2014年發表的研究《噪音對聽覺健康和非聽覺健康的影響》指出,噪音暴露會導致煩惱,擾亂睡眠並招致白天嗜睡。[12]

雖然每個人對噪音的耐受度不一樣,但當外界環境音超過40分貝時,就會影響正在睡眠的兒童和老人[14]。

40分貝是什麼概念?約等於蚊子飛行時的“嗡嗡聲”。而就在2017年,相關部門進行監測後發現,41.7%的養老區的夜間分貝超過40。[13]

除了夜間車來車往的噪音、室友峽谷廝殺的噪音、隔壁洗澡飆歌的噪音外,手機發出的藍光也可能是你睡不著的原因之一,這些藍光會減少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具有催眠、控制睡眠和蘇醒的作用。[15]

睡不好後果可能很嚴重

晚上入睡難,清晨醒得早……失眠除了讓人疲憊和焦躁外,還可能增加患病的風險。

《柳葉刀》2019年發布的一篇論文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失眠引起併發症的概率。如果以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進行劃分,和未失眠人群相比,失眠患者更容易引起骨骼肌肉系統、內分泌和眼睛等部位的併發症。

如果以ICD-10中的精神和行為障礙子類別進行劃分,失眠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則集中在情緒障礙和不同的行為障礙上,尤其是重症失眠群體,和對照組相比,他們患上“情緒障礙”的概率是未失眠人群的12.6倍。

在“抑鬱、焦慮和雙相”分類中,重度失眠患者罹患終身的幾率高達54.3%,是未失眠群體的五倍。[16]

除了抑鬱症外,還有各種問題隨失眠而來,比如經常做噩夢、夢遊、出現幻覺、睡眠呼吸暫停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失眠症患者睡眠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異常行為,但真正需要提防的還是精神問題。對於重度失眠症患者而言,“終身焦慮”“情緒(情感)障礙”和“神經症障礙”的患病率都排在“終身抑鬱症”之後。

這意味著,當一個人長期失眠並愈加嚴重時,感受到的不僅是睏倦和疲憊,還可能遭遇各種意想不到的精神疾病。並且,隨著失眠程度加深,患病的可能性會越高。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發現,大約40%因為睡眠問題求醫的患者有精神疾病。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時候,失眠的可能性也會較高。[17]

那麼,失眠應該如何應對呢?是口服褪黑素,還是生吞安眠藥?在採取措施前,最好先對自己的失眠狀況有個判斷。

《默沙東診療手冊》建議,如果健康人短期內(少於1或2周)有失眠相關的癥狀,但沒有警示特徵(如駕駛時入睡;睡眠呼吸暫停;夢遊;無徵兆嗜睡等),則無需就醫,一旦出現警示特徵,應立即就醫。[12]

而遍布網路電商的褪黑素,低劑量短時間內使用是安全的,長期服用的安全性則沒有定論。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操勞一天回到家卻睡不好,苦上加苦的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

參考資料:

[1] Wikipedia.(2019, May08).失眠. Retrieved July20,2019, fro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B1%E7%9C%A0

[2]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2019,July15).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 Retrieved July20,2019,from https://www.nhc.gov.cn/guihuaxxs/s3585u/201907/e9275fb95d5b4295be8308415d4cd1b2.s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7).中國統計年鑒2017. Retrieved July20,2019,from https://www.stats.gov.cn/tjsj/ndsj/2017/indexch.htm

[4] Cao, X. L., Wang, S. B., Zhong, B. L., Zhang, L., Ungvari, G. S., Ng, C. H.,…& Jia, F. J.(2017). The prevalence of insomn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PloS one,12(2), e0170772.

[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7, March02). How Much Sleep Do I Need?. Retrieved July20,2019, from https://www.cdc.gov/sleep/about_sleep/how_much_sleep.html

[6]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199IT.(2018, March21).中國醫師協會:2018年中國90後年輕人睡眠指數研究. Retrieved July20,2019, from https://www.199it.com/archives/701876.html

[7]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健康白皮書.(2019).[ebook]艾瑞諮詢, p.14. Available at: https://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9/4/28/08512168-183e-4636-b069-0df3c728a511.pdf[Accessed20 Jul.2019].

[8] Blanken, T. F., Benjamins, J. S., Borsboom, D., Vermunt, J. K., Paquola, C., Ramautar, J.,…& Van Someren, E. J.(2019). Insomnia disorder subtypes derived from life history and traits of affect and personality. The Lancet Psychiatry,6(2),151-163.

[9]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2019). What is Insomnia?. Retrieved July20,2019,from 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insomnia/what-insomnia

[10]默沙東診療手冊大眾版.(2013, January).失眠和白天過度睡眠. Retrieved July20,2019,from https://www.msdmanuals.com/zh/首頁/大腦、脊髓及神經障礙/睡眠障礙/失眠和白天過度睡眠

[11]都市人壓力調查報告.(2018).[ebook] pp.64-67. Available at:https://www.omronhealthcare.com.cn/Public/pdf/pressure_report.pdf[Accessed20 Jul.2019].

[12] Basner, M., Babisch, W., Davis, A., Brink, M., Clark, C., Janssen, S.,& Stansfeld, S.(2014). Auditory and non-auditory effects of noise on health. The lancet,383(9925),1325-1332.

[13]中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報告.(2018).[ebook] pp.2-3. Available at:https://dqhj.mee.gov.cn/zshjgl/201808/W020180903349599583171.pdf[Accessed20 Jul.2019].

[14] Hurtley, C.(Ed.).(2009). Night noise guidelines for Europe. WHO Regional Office Europe.

[15]Kurdi, M. S.,& Muthukalai, S. P.(2016). The efficacy of oral melatonin in improving sleep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Indian journal of palliative care,22(3),295.

[16] Brown, G. M.(1994). Light, melatonin and the sleep-wake cycle.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19(5),345.

[17] Tuck.(2019, July03). Retrieved July20,2019,from https://www.tuck.com/mental-illness-and-sleep/

來源:網易數讀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