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頻發!最全最新的心肺復甦流程來了

2020年10月08日 6:13 簡體 正體   評論»

世界急救日:請收下這份操作手冊

今年的「世界急救日」主題是「疫情下的急救」。為提高大眾在新冠疫情期間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讓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技巧,能在事發現場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百年協和講堂」特邀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的專家,為大家帶來猝死及急救方面的系列科普講座,以期讓更多的人能夠避免重蹈覆轍,能夠科學預防和早期識別猝死,並能在別人的生命處於危險的緊急時刻施以援手,做一個擺渡生命的使者,成為可以拯救生命的天使,去點亮一個又一個的生命!

我們來介紹心肺復甦的具體操作。

一、胸外按壓

救助者的位置:處於身體的一側(左側或右側均可以),給他解開衣服,露出前胸。

按壓位置:我們先找一找胸骨,前胸最正中的、比較硬的那塊骨頭就是胸骨。兩個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胸骨的長軸方向與之平行並重疊)的交點就是我們按壓的位置(按壓的部位就在胸骨中下段)。

按壓手勢:用手掌的掌根部來按壓。把兩個手臂伸出來,使手、肘都伸直,然後讓兩個手交叉一下,把下面那隻手的掌根部放在要按壓的部位,並讓下面那隻手的五指翹起來,使手指脫離胸壁。上半身稍向前傾,雙肩位於雙手的正上方,雙臂垂直壓在患者的胸骨上,一定要保證我們的肩、肘和腕三點在一條直線上,藉助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部的力量進行垂直地按壓,1、2、3、4、5、6、7、8、9、10、11、12……這樣一直做下去。

切記,按壓的時候身體不要左右擺動,胳膊不要打彎,按壓不要只用上臂的力量,否則一會兒胳膊就會發酸。在按壓時,上臂還充當槓桿,起到傳遞的作用,把上半身的力量通過手臂給傳遞下去,這樣我們的效率會更高一些。

那麼,胸外按壓的目的是什麼?它的原理是什麼?

胸外心臟按壓的原理

如果心臟不跳動了,那它就沒有收縮運動,失去射血功能,血流循環就停止,身體的重要臟器就沒有血液供應。人工胸外心臟按壓,通過按壓胸骨,胸廓發生形變(變扁)之後,把心臟給壓癟了,這樣使我們的心臟發生被動地收縮,於是把血就給射出去。然後回彈的時候,心臟又發生被動的擴張,靜脈血就回到心臟里,周而復始,相當於我們讓心臟被動地收縮和舒張,從而能夠保證血流是持續循環狀態,能夠保證重要臟器有血供。

按壓的深度和

按壓一定要足夠的深,將胸骨下壓至少5厘米,但最好不超過6厘米,這個如果不好把握,那麼就記住用力去按。按後放鬆臂力,但手掌不能離開胸骨,每次按壓後讓胸部完全回彈。

按壓頻率是100~120次/分,一般來講,多數人一開始按壓的頻率都特別快,基本都在150次/分以上。那是因為當你面對有人突然心臟驟停的場面時,你想要把他救回來,你的腎上腺素飆升,從而讓你做出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按壓的頻率越快越好,頻率太快對反而不好。因為每次按壓後還要使胸廓充分地回彈,按下5厘米,還要保證回彈5厘米。如果按壓頻率超出上面的範圍,要麼按壓的深度不夠,要麼胸廓回彈得不充分,或者兩者都會受影響。所以,按壓深度、頻率及胸廓回彈,三者其實是相輔相成、息息相關的,這是有試驗數據來證實來支持的。

我們說什麼是100~120次/分,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感受,那麼你可以聽這麼一首歌去感受一下——《最炫民族風》,這裡鼓點的節奏就是我們這樣一個頻率。當然不是說讓你按壓的時候放歌或唱歌,只是想讓大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要注意的是,我們要保證按壓的持續進行,儘可能減少按壓中斷,每次按壓中斷不超過10秒鐘

那麼,大家想一想,在什麼時候會出現按壓的中斷?可能在你進行人工吹氣的時候,或換人接著按壓的時候,或進行電擊除顫的時候。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好多人會擔心在按壓的時候會不小心按斷人家的骨頭。專家表示,在按壓的時候,不用過多擔心骨頭折不折的事情,因為人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他在臨床上這麼多年,就遇到過幾例骨頭沒折的,要麼是按壓的時間比較短,幾分鐘就搶救回來了,要麼病人是那種身體特別壯的,練健身的那種肌肉特別發達的,胸部彈性特別好(這種按的時候特累)。

除此之外,絕大多數人,尤其是老年人,特別是有骨質疏鬆的,他的肋骨就特別容易折。但是沒有辦法,那個時候你不救他,他只有死路一條。

二、開放

首先要把病人口腔里可見的異物和嘔吐物給清理出來,清理完之後,我們使用仰頭抬頦法為他開放氣道。

方法:即將一隻手置於患者額部,往下按壓使頭部後仰,同時用另一隻手托起患者下頦,如下圖。

這裡要注意的是,仰頭抬頦法僅適用於無頸部創傷時,對懷疑有頸部損傷者只能使用雙手推舉下頦而不能使頭部後仰。

那麼,為什麼需要開放氣道呢?

因為病人會有一些氣道的狹窄或者堵塞。

我們看一下為什麼會出現堵塞?堵塞在哪裡?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正常人平躺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舌肌會鬆弛、會後墜,從而造成上氣道出現狹窄。用這種壓額提頦的方法,能夠讓我們的舌根被提起來,從而把氣道開放。

下圖是人在平躺的時候,在開放氣道前後,從側面看到,後仰之後,他的舌頭就被提起來了,氣道就被打開了。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大家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況,比如睡覺打呼嚕,一般都是在什麼狀態下打呼嚕?應該是平躺著睡著的時候,一般側卧時不打呼嚕。人在睡著的時候,人的肌肉是處於一個放鬆、鬆弛的狀態,包括他的舌頭肌肉,所以平躺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上氣道的狹窄。在家裡就可以用這個手法來幫他打開氣道,這樣就不會打呼嚕了(你就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也不用擔心他會因為打呼嚕而發生猝死)。

三、口對口人工通氣

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頦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閉患者的鼻孔(防止你從嘴裡吹進去的氣體又會從鼻子里漏出來),在吹氣之前要先平靜的吸口氣,迅速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1秒,然後放鬆鼻孔。吹氣的間隔是1秒,在這個時間搶救者應自己吸口氣,以便繼續口對口吹氣。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我給他吹進去的氣夠不夠?

如果我們在給他吹氣之後一秒鐘可以看到他的胸廓或腹部是有起伏的,這就說明給他吹的氣足夠了。專家表示,在每次吹氣之前,不用先深吸一口氣再進行吹氣。他認為就算他這麼跟大家說了,還是有一部分人在實際操作的時候肯定會先深吸一口氣的,因為做的人總是覺得不這樣做的話,怕吹進去的氣不夠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吹氣的時候要避免過度通氣。

心肺復甦的過程就是把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交替進行的過程。

胸外心臟按壓:口對口人工通氣=30:2

心肺復甦最好由兩個人交替進行,按照國際指南推薦,一個健康且受過訓練的人,有效的高質量心肺復甦只能做2分鐘,因此每2分鐘就要替換,這就避免了由於一個人勞累從而導致效果不佳的情況出現。每次更換按壓者的間隔不超過10秒,以盡量保證按壓的不間斷。如果對方沒有受過訓練,那麼就讓對方先看著你做,並在他做時給予指導。

如果說我不想給做口對口人工呼吸,該怎麼辦?

如果說你不願意給一個陌生人做這種口對口的人工通氣,這沒有什麼關係,人工呼吸不是必須的要求,你幫他打開氣道就行。如果有他的親人在跟前,你可以讓他的親人給他吹氣,你就幫他做你能做的事情,然後教他的親人做他能做的事情就可以了,這樣他的親人也能夠體會盡一份力的參與感。如果沒有親人給他做口對口人工通氣,那也沒有關係,你就記住了,持續不間斷的進行胸外按壓,這個也是最有效的,同時注意持續保持病人的氣道被打開。根據施救者的能力量力而行,如果經過專業的訓練,還是建議按壓和人工通氣一起做。

5個循環後重新評估,判斷意識、呼吸(5-10秒)有沒有恢復,如果恢復,則繼續觀察守候,等待專業救援人員到來;如果沒有恢復,則繼續按壓,直到AED拿來或者到達現場。一旦除顫器拿來,就要馬上對患者進行電除顫。這樣就保證了在救護車到達之前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把握住了黃金的救援時間。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搜狐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