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件事情最好不要再做了 保護牙齒現在開始

2020年11月30日 6:32 簡體 正體   評論»

我刷牙刷得很認真,為什麼還會有蛀牙、牙周病?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事實上,生活上的一些習慣,可能左右的健康狀態。美國《預防》雜誌邀請多位專家歸納出牙醫從來不做的12件事,不妨做為參考。

1.隨便放

把自己和家人的牙刷放在一起,很容易發生細菌交叉感染。另外,牙刷位置離馬桶近,沖馬桶時,細菌可能透過空氣污染了牙刷。

2.吃太多高糖食物

糕餅類、糖果等高糖食物,容易讓口腔細菌數激增。吃完高糖食物,最好漱口或,才能有效預防

3.嘴巴長時間含著糖果

含著糖果慢慢品味是享受,但牙科專家阿萊克斯.沙里佛安博士說,長時間含著糖果除了會讓口腔與牙齒變色,導致牙齒永久性著色,也會大大增加蛀牙風險。

4.喝紅酒後不漱口

愛喝紅酒的朋友注意了,美國紐約牙科專家格萊格.里圖其博士表示,紅酒中的酸性物質會軟化牙齒的琺琅質,導致牙齒變色。而其中所含的單寧酸,甚至會殘留在琺琅質細小的裂縫中,導致細菌積聚造成齲齒。

5.用力刷牙

刷牙很用力不代表會刷得比較乾淨,反而適得其反,造成牙齦過敏、損害琺琅質。如果你無法控制刷牙力道,建議選購刷毛較軟的牙刷。

6.睡前不刷牙

晚上刷牙比早上更重要,因為它能有效預防牙菌斑形成。

7.沒有定期洗牙、檢查牙齒

多數人不愛看牙醫,能拖則拖,很多人甚至拖到兩三年才願意向牙科報到,口腔中的小問題逐漸演變成大麻煩。牙科專家建議,每半年洗牙一次,至少一年檢查一次牙齒。

8.使用後不漱口

美國加州牙科醫師卡洛琳.加卡爾博士說,使用漱口水的確有助消滅牙刷無法刷除的細菌,但漱口水多數含酒精成分,酒精揮發易導致口腔乾燥,進而損害牙齒。建議使用漱口水後,還是要用清水漱口。

9.不吃口香糖

唾液可說是利器。舒瓦茲博士表示,因唾液含多種關鍵化學物質,有助保護琺琅質。飯後嚼口香糖可增加唾液分泌,除臭、預防齲齒。

10.愛咀嚼硬物

愛吃堅硬的東西,容易導致牙齒破裂。吃爆米花時,也要小心沒有爆成功的玉米粒。

11.愛咬冰塊

冷冰冰的東西會傷害牙齒,還會刺激牙齒內部組織。

12.把牙齒當成咀嚼以外的工具

或許你曾有這樣的經驗:找不到開瓶器,耍帥用牙齒把啤酒瓶蓋咬開、把牙齒當剪刀撕開塑料袋,或當成其他工具使用。這些動作會大大增加牙齒斷裂、牙根損傷、慢性下顎痛等風險。

V2ray機場:全平台免費SS/V2ray節點+經濟套餐高速翻牆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深圳維港歡樂口腔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