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覺睡太久,有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

2025年04月07日 11:25 簡體 正體   評論»

周末,中午,陽光大好

一份外賣下肚,打開一部劇

躺在沙發上迷迷糊糊,竟然睡著了

一覺醒來

看著空蕩蕩的房間

聽著外面的喧嘩、吵鬧、嬉笑聲

你會不會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孤獨,在此刻湧上心頭

午覺睡太久,為什麼會有一種失落感呢?

午覺到底睡多久最好?

這幾個問題的答案,今天告訴你。

1.先介紹一個概念——睡眠慣性。

這是一種從睡眠中突然醒來後出現的,暫時性的昏昏沉沉、不夠清醒的狀態,又叫睡眠惰性。

這時候,你會感覺頭腦不清醒,甚至有些遊離的感覺。

在這種似醒非醒的狀態下,你的警覺性降低,意識也算不上清晰,注意力還沒有完全集中起來,感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功能都沒被充分調動起來[1]。

也就是說,你在行為上看起來是醒了,但意識並未完全清醒。

2.什麼樣的人容易有睡眠慣性呢?

就是你,打工人!

白天忙著工作、開會、寫PPT、內卷,加班到凌晨才回家,不捨得馬上睡。刷劇、、看,一拖就拖到兩三點鐘。

長期這樣,人的作息紊亂,會存在睡眠負債,出現睡眠慣性的可能性也會大幅增加[1]。

3.什麼情況下容易出現睡眠慣性呢?

睡眠慣性常出現在睡眠被中斷的時候,比如清晨或午休被鬧鐘叫醒後。

之前的睡眠越深,睡眠慣性也就越明顯,從深睡狀態快速地切換到清醒狀態,也就更難。

而午休的時間如果太久,比如超過1小時,就更容易出現睡眠慣性。

於是,你就容易產生「恍如隔世」的感覺,孤獨、失落。

如果經常有這種壓抑的感覺

可以嘗試做做正念訓練🔽

另外,「壓力激素」也會影響人的狀態。

適量的皮質醇會讓人處於一種良好的抗壓狀態。你會保持警覺,做好應對壓力的準備。

通常,皮質醇在清晨分泌較高,上午8點左右達到峰值。從中到下午,皮質醇是逐步降低的,因此,下午的狀態、精力肯定不如中午之前那樣旺盛。

對於一個習慣奔跑、積極進取的打工人來說,下午醒後處在睡眠慣性中,就是感覺停頓、遲滯。你覺得自己不再與周圍的世界同步,所以有那麼一刻會覺得自己「被世界拋棄了」。

當然,周末一口氣睡一下午,對於珍惜時間的打工人來說,也會產生一種休息時間被浪費的失落感、自責感。

前面說過,處在睡眠慣性中的人,意識可能不太清晰,反應也不太靈敏,可能出現失誤[2],比如下樓時踩空扭傷腳踝,或者失手掉落東西等。

這些小事看似無足輕重,但對一些特殊職業來說,則暗藏危機。

據報道,2010年某航空快運公司的一架飛機,從飛往

在飛機將要抵達終點時,在駕駛艙里打盹的機長醒了過來,接手了飛機的操作。

此時,副駕駛反覆提醒他降落的角度不對,要他將飛機拉起來重試一次,最後尖叫稱前方已經沒有跑道了。飛機最終爆炸起火。

經調查,悲劇的發生就是機長處於睡眠慣性所致。

有人做過這樣一項研究:在午睡40分鐘後叫醒受試者,然後進行一系列測試,結果發現,在醒後的近1小時內,睡眠慣性對人的思維、記憶、注意等能力,都造成了明顯的影響。

這說明,睡眠慣性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要想真正「清醒」過來,需要40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來過渡。

有午睡習慣的人,睡眠慣性的持續時間通常較短;而平時沒有午睡習慣、偶爾一次午睡時間又偏長的人,睡眠慣性的持續時間較長。

研究發現,超過10分鐘的午睡,就能明顯改善疲乏、睏倦感,讓你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提高。

午睡時間稍久一點,比如20~30分鐘,也能達到類似的緩解疲勞的效果。

但是,超過30分鐘的午睡,就容易出現睡眠慣性。

因此,午睡時間以20分鐘左右最好,不建議超過30分鐘。

但更重要的是,確保晚上的睡眠時間和質量。

總結

午睡是夜間的一個有益的補充,尤其適合早起的人群。(沒錯,就是我們退休的爸爸媽媽,和我們悲慘的打工人……)

如果沒有午睡的習慣,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像平常那樣作息,而不必刻意用午睡來補覺。

來源:醫典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