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喝水多卻尿少 有人卻相反?盤點了幾個因素 需要反思
南方的冬天,就連室內都陰冷陰冷的,一向怕冷的小陳為了減少上廁所頻率,特地把水杯挪到遠處,不口渴就不喝水,有時甚至能忍住一整天都沒碰過水杯。即便如此,小陳發現他上廁所的次數並沒有隨著飲水量的減少而減少,反而增加了。這讓小陳非常苦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是「腎」出現問題了嗎?下面我們不妨一起來分析一下。
喝水多卻尿少?原因有4個
據相關研究,女性一天需要攝入1.8~1.9L水,而男性每天需攝入2.3~2.8L水。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平均每天需排尿八次左右。但如排尿次數明顯減少,可能是有以下這幾個原因引起的:1.環境因素
飲水量多但尿少,這可能與環境有關係。一般來說,人體液體攝入量和排出量,基本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如果周圍環境溫度過高,身體消耗速度較快、出汗量較大,排尿的量和次數會隨之減少。
2.飲食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習慣也會影響排尿量。如攝入鹽量較多,身體容易缺水,即使大量飲水,排尿次數也不見得增加。
3.膀胱較大
膀胱,是儲存尿液的一個肌性囊狀器官,與每個人膚色有所差異一樣,膀胱也是有大小之分的。有的人膀胱容量較大、膀胱肌肉彈性大,能儲存的尿量會比膀胱較小、膀胱肌肉彈性小要多。這類人需要喝較大量水才會有尿意,長時間不排尿,但每次排尿量較多。
4.代謝問題、尿路堵塞
如無上述情況,但又有飲水量多、排尿量少的表現,就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如代謝問題、尿路堵塞等,該情況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或出現明顯不適,則應立刻就醫檢查,根據醫生的診斷採取進一步的治療。
喝水少卻尿多?很可能與「腎」無關
有的人一下子喝好幾杯水,但遲遲沒有尿意;有的人一天下來「滴水不沾」,卻頻頻跑廁所,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個很常見的名詞——尿頻。
實際上,尿頻也有兩種情況,生理性尿頻與病理性尿頻。
生理性尿頻
1.膀胱較小
與上文喝水多,卻排尿次數較少同理。有的人天生膀胱較小,排尿次數較多,當膀胱內儲存的尿量達到一定量時,就會產生尿意。常感覺還沒喝多少水,卻頻頻上廁所。
2.飲水量小
飲水量小也會尿頻?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感覺非常疑惑。其實,飲水量少並不代表排尿次數會減少,但會導致尿液濃縮,更容易刺激到膀胱,從而產生尿意。
實際上,飲水量過多、精神緊張、天氣寒冷等都會導致生理性尿頻,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無須過於緊張。
病理性尿頻
病理性尿頻的原因有很多,根據性別的不同,病因也有所差異,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多尿性尿頻
多尿性尿頻常見於糖尿病、急性腎衰竭等疾病的多尿期,具體表現為排尿次數以及總尿量增加。
二、炎症性尿頻
炎症性尿頻患者癥狀較為明顯,多伴有尿急、尿痛,常見於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
三、神經性尿頻
神經性尿頻多見於中樞及周圍神經病患者,如癔症,神經源性膀胱。這類患者排尿次數多、尿量少,無明顯不適癥狀。
四、膀胱容量減少性尿頻
此類尿頻患者常見於女性,如膀胱佔位性病變、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壓迫、結核性膀胱攣縮等,導致的膀胱容量減少。
另外,尿道口周圍病變尿道口息肉、尿道旁腺囊腫等,都會刺激尿道口從而引起尿頻。
安卓翻牆-禁聞瀏覽器、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