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尿石症怎麼辦?一篇文章說得明明白白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包括上尿路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下尿路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
患者往往承受著腎絞痛、尿路感染帶來的身體不適,以及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可謂身心俱疲。
而事實上,尿石症不僅是「一塊石頭」那麼簡單。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何家揚教授提醒,儘管尿石症是一種相對良性的疾病,但它會損害腎功能已是不爭的事實。尿路結石從發生的那天起,就開始對腎功能造成威脅,更何況有些患者腎臟本身就有不同程度、已知或未知的疾病,結石會加速這些原有疾病的進展,最終發展為晚期腎病。
為人醫者,責任是
最大限度地保護腎功能
一、尿石症的治療
尿石症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結石部位、結石大小、結石成分、有無梗阻/感染/積水、腎實質損害程度以及結石複發趨勢等綜合考慮,並制定治療方案。其中,藥物治療包括以下幾方面:1)緩解腎絞痛癥狀
腎絞痛的診斷一旦確立,包括肛門內應用的吲哚美辛栓,肌肉注射的阿托品、杜冷丁、黃體酮等藥物就可以使用,但必須明確,這類藥物只能「救急」。
2)促進結石排出
可使用排石顆粒、復方金錢草顆粒、寧泌泰膠囊等中成藥。這些製劑的主要成分是金錢草、海金沙、車前子、石葦、茯苓、雞內金、玉米須、胡桃仁等,其中金錢草的排石效果較為肯定。
這類藥物對直徑小於1厘米的細小結石及體外衝擊波碎石後的輔助治療效果顯著。
3)溶解結石及防止結石增大
就目前所知,在眾多的結石成分中,能通過藥物溶解的成分只有兩種:尿酸和胱氨酸。因為這兩種成分的結石都是在酸性情況下形成的,所以通過大量飲水(使24小時尿量維持在3000毫升左右)以及服用鹼性藥物,有望使這些結石溶解並排出,從而達到溶解結石和預防新生結石形成的目的。
4)防治尿路感染
對於尿路感染引起的結石,治療原則是徹底清除結石和根治尿路感染。除了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外,還可以應用尿素酶抑製劑,如乙醯異羥肟酸、羥基脲等,以從根本上防止感染結石的形成。
必要時,還可服用酸化尿液的藥物(如氯化銨和維生素C)以增加磷酸鎂銨與磷酸鈣的溶解度,並增強抗生素的作用。
何家揚教授強調,治療尿石症,最終目的是保護腎功能。只有在腎功能存在的基礎上,上述的藥物治療才有意義。如果盲目地長期服藥而拒絕手術治療,最終出現一系列併發症甚至導致嚴重的腎功能損傷,實在本末倒置。
對治療結果的評判,應秉持「信證據不信口供」的原則。何家揚教授解釋道,只有收集到排出體外的結石,或經影像學檢查證明結石消失,隨訪時腎臟也不再積水,才能得出疾病「治癒」的結論,而不能僅憑患者的主觀臆斷。
二、尿石症的預防
1)尿石分析
無論手術取出或自行排出的結石,都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一方面可使診斷更完整,另一方面,只有明確結石成分,才能為患者預防疾病複發提供明確的指導性意見。
2)多飲水
建議每天攝入液體2.5~3.0升,量出為入。注意避免咖啡因、紅茶、葡萄汁及可樂的攝入。
3)控制飲食
正確對待補鈣,不可過量也不能盲目控制;多食用纖維豐富的粗糧;限制草酸的攝入,如菠菜、花生、可可粉、杏仁等;限制動物內臟、啤酒等含嘌呤豐富食品的攝入。
4)定期複查
5)治療原發病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全科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