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九九」,記得「忌一、做二、吃三」的習俗,安康度春天
在農村,《數九歌》從老到小都耳熟能詳,「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這說的是天氣變化,和農耕也有很大的關係。
今天是公曆三月三日,農曆二月初四,恰逢交「九九」日,也就是進入到九九第一天,從養生的角度來看,「九九」時節也是調整身體狀態的好時機。中醫專家建議,此時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讓身體充分吸收春天的陽氣。比如清晨去公園打打太極,傍晚沿著河邊散散步,讓身心在自然中得到滋養。
「九九」已至,這是一個充滿希望與生機的時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民間流傳著「忌一、做二、吃三」的習俗,為我們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忌一事】忌懶惰,老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開始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切重新開始的季節,這時候萬物復甦、生機勃勃,若整日慵懶懈怠,身體和心靈都會跟不上春天的節奏。就像那冬眠的動物,若遲遲不願醒來,怎能享受春日的美好?我們應保持適度的活力,積極投入到生活的懷抱中。
【做二事】
其一是注意保暖,九九天恰逢冬春交替的季節,這時候的氣候是乍暖還寒,正如農諺所說:「春脖子短,早回春,常常出現倒春寒」,為了避免「倒春寒」的襲擾,正如《黃帝內經》所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頸部、腰部、腹部和膝蓋,以防風寒。
其二是防春困,其實,這是身體在季節變換中的一種自然反應。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也隨之改變,大腦的供氧量相對減少,於是就產生了睏倦的感覺。這時候要注意作息時間的規律性,不熬夜,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樣才能精神抖擻的迎接新的工作。
【吃三樣】
一吃春筍,它口感鮮嫩脆爽,無論是清炒、燉湯還是油燜,都能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將春筍切成薄片,與鮮嫩的肉片一起清炒,春筍的清香與肉片的鮮美相互交融,讓人食慾大增。而用春筍燉出的湯,湯汁清澈鮮美,喝上一口,彷彿能感受到春天的滋潤。油燜春筍則是另一番風味,濃郁的醬汁包裹著鮮嫩的筍塊,香甜可口。
不僅如此,春筍還極具營養,它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此外,春筍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身體健康也有著諸多益處。
推薦美食:春筍炒肉
二吃薺菜,薺菜可以說是春季的報春菜,是春季山野菜的代表,有著「春天第一鮮」的美稱。民諺雲「春風十里,不如薺菜半斤」,薺菜不但鮮美好吃,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鈣的含量特別高,是牛奶的三倍,有明目養神、養脾胃、促消化等功效。
薺菜的味道清香鮮美,是許多人鍾愛的春日美食。將其洗凈剁碎,與豬肉混合製成薺菜餃子餡,那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都是春天的味道。或者把薺菜與雞蛋一起炒,雞蛋的嫩滑與薺菜的清香完美融合,令人回味無窮。
推薦美食:薺菜湯或者薺菜餃子。
三吃茵陳,有人將:「春天是大自然饋贈」,其內中的含義則是對於吃貨而言,春天則是吃野菜的最佳季節,在眾多野菜中,其中有一種野菜是現在吃的最好時節,因此此種野菜季節性極強,過了這一季就不能吃了,因此民間素來有「三月茵陳,四月蒿,過了五月當柴燒」的說法,它就是茵陳。
每年的三月中旬(農曆二月中旬)左右,藏在草堆里的茵陳便開始長出一朵朵擁簇著的芽,這時的茵陳芽最鮮嫩、水分足又肥美,也是吃茵陳的最佳時節。茵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豐富的野菜,既是野菜也是藥材,它的嫩莖葉可以食用,口感鮮嫩清香,具有清熱利濕、清火潤肺、消炎、抗衰老等功效,春天天氣乾燥容易上火,可以適量地吃一點。
來源:吃貨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