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耐力的十條黃金法則:你做到了幾條?
史蒂夫·馬格尼斯(Steve Magness)是世界知名的運動表現和耐力訓練專家,也是暢銷書《巔峰表現》和《跑步科學》的作者。
他目前經常在《跑者世界》、《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新體育研究》和《國際運動訓練雜誌》上發表文章。
他在高中時1英里(1.6公里)最好成績達到4:01,當時是美國歷史上第6快的高中生成績。
馬格尼斯曾在耐克擔任教練,在俄勒岡州期間,馬格尼斯負責指導幾位精英運動員,包括以色列運動員Ciaran O』Lionaird,其最好成績達到1英里3:54。
在耐克工作了一年半之後,馬格尼斯加入了美洲獅隊,擔任這支隊伍的教練和科學顧問,在此期間,馬格尼斯指導過2011年世界錦標賽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和銀牌的運動員。
2012年,馬格尼斯加入了休斯敦大學越野和田徑隊,擔任助理教練,2014年提拔為學校越野隊主教練。
馬格尼斯具有紮實理論功底和豐富帶隊經驗,一直處於體育創新的前沿。
馬格尼斯剛剛出版了新書《贏得內心遊戲:如何從生存走向繁榮,並釋放自我,實現表現》(Win the Inside Game: How to Move 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 and Free Yourself Up to Perform)
他在執教過程中總結了想要獲得PB的跑步者應該遵循的10條重要訓練法則。
他認為跑者如果將這10條貫徹於自己的訓練,那麼他們將實現有效且沒有傷痛伴隨的進步。
1、一以貫之的系統性訓練
跑步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扎紮實實做好每周的訓練,你不能急於求成。
提高跑步水平,乃至完成我們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事情唯一方法就是堅持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工作,這樣日積月累,才能實現您的目標。
正如馬格尼斯所說,成功沒有捷徑,你不能跳過任何一個步驟。
你還必須努力保持健康,你不能貿然為了獲得更快進步而讓自己的跑量突飛猛進,比如說每周跑100公里可能會幫助你進步得更快,但如果你的身體不能消化吸收這個跑量,你最終會受傷。
2、訓練日該艱難艱難,該輕鬆輕鬆
許多跑步者犯了一個錯誤,即以相對相同的努力完成所有里程,這對於輕鬆訓練的一天來說往往太難了,對於辛苦訓練的一天來說又太容易了。
如果這堂訓練課有難度,那麼這樣艱難的一天就需要足夠艱難,這會迫使你的身體適應這種難度,沒有疲勞就沒有訓練。
當然,另一方面,你輕鬆訓練的日子就需要足夠容易,這就是所謂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
通常在兩堂有難度的訓練課期間你應該安排輕鬆的訓練,訓練應該像彈琴一樣,高低起伏,而不總是一個聲調。
3、學會通過數據量化和評估訓練
如今的跑者80%以上都擁有跑表,除了看距離,配速,心率,你還看什麼呢?
其實現在的智能手錶已經可以提供很多非常有用的訓練參數,比如訓練負荷、有氧訓練效果、無氧訓練效果、恢復時間、急慢性負荷比,充分理解這些指標的含義,用他們來量化和評估你的訓練,你就不會過量訓練,也不容易受傷。
馬格尼斯建議跑者用心率來監控訓練強度,而不僅僅是用配速,因為配速是絕對強度,心率是相對強度。
你每天的訓練狀態都不同,這就會造成在同一配速下,你的心率表現也不同。
4、本能地傾聽你的身體
跑者要學會敏銳的察覺身體的變化,多數時候我們都能察覺到身體的細微變化,比如局部的隱隱作痛,又比如疲勞感,只是有時候我們對於這種變化不以為然,從而錯過了做出調整的最佳時機。
正如馬格尼斯所指出的,你的身體不斷給你反饋,讓你了解你的恢復情況。
你越善於接收和傾聽這些信號,你就越能理解你的身體需要什麼,從而避免受傷。
5、恢復很重要
恢復是訓練的延續,恢復是訓練的組成,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
馬格尼斯告訴我們,耐力提升是不會發生在鍛煉期間的,而是在兩輪艱苦的工作之間恢復時發生的。
出於這個原因,恢復與實際訓練一樣重要,訓練是實現耐力提升的必由之路,而恢復是這條路上,促進訓練效果轉化為耐力提升的關鍵,不重視恢復的跑者往往會走向過度訓練。
比如你在一堂艱苦的訓練課之前,身體感覺還沒有完全恢復,那麼請適當調整這堂艱苦訓練課的負荷。
6、清晰地設定每次課的訓練目標
沒有所謂最佳的訓練方法,不同訓練方法因人、因訓練周期而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每一種訓練方法都可以改善你特定某一方面的能力。
沒有”完美”或神奇的鍛煉可以顯著提高您的跑步表現。
在設計訓練計劃時,請確保您知道自己在每次訓練中想要改進的內容,並相應地設計鍛煉方法。
7、在提升速度和發展耐力之間實現平衡
為了在任何中長比賽距離上都表現出色,您需要在速度和耐力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例如,5K需要更多的速度,而馬拉松則在耐力方面要求非常高。然而,每種特定距離都需要兩者兼而有之,你需要找到您的平衡點,並相應地調整您的訓練。
耐力是基礎,良好的有氧基礎耐力才能為你的無氧速度能力提升打下基礎,但絕不等於說耐力提升就必然帶來速度改善,速度改善還需要更多的力量和爆發力訓練以及無氧訓練,否則你的肌肉素質將難以承受高強度訓練所帶來的衝擊,也無法適應速度提升可能帶來的著地衝擊的增加。
這是許多跑者產生傷痛的原因,你的強度在增加,你的肌肉還沒做好準備。
8、循序漸進地訓練
馬格尼斯鼓勵跑者等到他們的身體準備好之後,再採取下一個合乎邏輯的訓練步驟,並且只有在你的身體能夠消化吸收你吃下去的訓練負荷時,訓練才需要適時做出改變。
對於許多跑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個緩慢的,有時令人沮喪的過程,但只有耐心地、按部就班地、循序漸進地訓練,最終才會讓你成為一個比你本來更強大的跑者。
9、小心謹慎的挑戰自己的極限
突破自我可以作為雞湯,但當你的訓練真的要突破自己的極限時,你一定要小心。
如果你在每次鍛煉中都感到筋疲力盡,那樣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你很有可能已經面臨過度訓練了,或者在兩次訓練之間恢復不足;
所以多數情況下,你只需要以80-90%的努力完成訓練即可,而不是需要每次訓練拼盡全力。
10、兩極化的訓練模式更適合大眾跑者
馬格尼斯總結大眾跑者在設計訓練計劃時可以遵循的兩條規則:1、運行大量輕鬆跑,同時配合一些短而快速的衝刺跑(比如60-100秒),這樣的工作方式通常不會讓你感到過度疲憊,而那種不慢,偏快但又不是太快的訓練模式容易讓跑者感覺疲憊不堪。
2、在做好大量基礎耐力訓練和一些衝刺訓練同時,接下來向中間努力,也即保持輕鬆的跑步,但使用各種強度來實現不同的訓練適應。
小結
訓練是一門藝術,跑者在追求適合自己的訓練上要不斷總結,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而非盲目模仿他人,每一個跑者都是獨一無二的。
來源:慧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