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品秋濃已立冬 兩藏五防話養生

2018年11月11日 8:12 簡體 正體   評論»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為“四立”,在中國古代是個很重要的節日。傳統中醫認為立冬之後應該溫補養陽,少吃生冷,不宜乾燥。然而隨著冬季的到來,天氣漸冷,氣溫降低,很多市民開始防寒以及冬季滋補。立冬到底該如何正確呢?一起來學學“兩藏”、“防五寒”吧!

藏陽

冬天是四季的終結,但又是下一季的開始。古人認為,物表的陰氣盛行下,陽氣正在潛滋暗長。所以,要格外珍惜這生長的陽氣,怎麼珍惜?藏陽!要怎麼做?

宜早睡晚起

早睡可以養護陽氣,而晚起可以凝固陰精。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有利於陽氣的生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

宜調養精神

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人的情緒也易低沉。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也是調養精神的好辦法。

立冬之後,天氣轉涼,衣著過少過薄,則耗陽氣;衣著過多過厚,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入。因此立冬後的衣著起居,切記藏“暖”!藥王孫思邈也說“冬月不宜……冒犯寒威。”所謂“冒犯寒威”就是提醒我們,立冬之後,千萬要注意保暖,把身上的暖氣藏起來,做到防五寒。

防鼻寒

立冬之後“涼燥”更明顯,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

防頸寒

秋冬是高發的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領裝不但能擋住寒風,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病、等都有一定好處。

防肺寒

風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專家稱,癥狀較輕的,可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

防腰寒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腳寒

可以經常做足浴。足浴要注意3點: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度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三是按摩,泡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來源:中醫中藥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