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緻癌:你喝的每一口酒都會

2025年04月15日 10:50 簡體 正體   評論»

無論你是逢年過節小酌一杯,還是每天離不開,它都在悄悄傷害你的身體。從大腦到心臟,從肺到肌肉,再到腸胃和免疫系統,酒精的影響無處不在,尤其是它跟的關聯,越來越讓人無法忽視。在,酒精是第三大可預防的癌症誘因,每年導致約10萬癌症病例和2萬死亡。相比之下,酒駕事故每年「只」奪走1.35萬條生命。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就懷疑酒精可能。流行病學研究後來證實,酒精跟口腔、喉嚨、聲帶、食道、肝臟、結腸、直腸和脫不了干係。還有研究發現,長期酗酒或狂飲跟胰腺癌也有聯繫。2000年,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明確指出,飲酒是已知的人類致癌因素。到了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酒精列為一級——這是最高級別,意味著證據確鑿,酒精確實能讓人得癌。

美國疾控中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都同意:酒精引發多種癌症的證據無可辯駁。可美國卻說,即使每天不到一杯酒,也會增加患癌風險。更糟的是,很多美國人壓根不知道這事。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到一半的成年人明白喝酒會致癌。2023年的全國藥物使用與健康調查又發現,超過2.24億12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喝過酒,占這個年齡段的79%以上。疫情前,飲酒人數就在攀升,這成了個讓人擔憂的公共健康問題。

我是研究酒精對生物影響的,關注適度和長期飲酒的後果。我們團隊正在挖開酒精如何增加癌症風險的秘密,比如它怎麼破壞免疫細胞和肝臟。癌症是細胞失控瘋長導致的,而酒精可能是通過傷DNA、引發突變來「點火」,讓細胞分裂和生長亂了套。

具體怎麼回事呢?2025年美國衛生部長的一份報告列了四條路子:酒精代謝、氧化應激與炎症、激素水平變化,還有跟其他致癌物比如煙草的「聯手」。拿代謝來說,酒精分解時先變成乙醛——這玩意兒本身就是致癌物。有些人的基因變異讓酒精分解更快,乙醛堆積更多,風險自然更高。

還有證據顯示,酒精會讓身體釋放自由基這些「壞分子」,它們搞亂DNA、蛋白質和脂質,製造所謂的氧化應激。我們實驗室發現,喝酒產生的自由基能直接干擾細胞製造和分解蛋白質的過程,生成怪蛋白,引發炎症,助長腫瘤生長。

酒精還能攪亂激素水平,推高癌症風險。比如,跟乳腺癌有關,適度飲酒會抬高雌激素,還讓人更想喝。酒精還會降低維生素A水平——這東西能管住雌激素,加劇乳腺癌風險。抽煙喝酒一塊兒來的,口腔、咽喉和喉癌風險更是翻倍。酒精幫煙草里的致癌物滲透進身體,煙本身還能引發炎症和自由基,傷DNA的套路如出一轍。

那到底喝多少算安全?你可能想知道答案,但專家和科學家會讓你失望:一滴也不安全。美國疾控中心和膳食指南建議,女性每天最多一杯,男性最多兩杯。國家酒精濫用與酒精中毒研究所和衛生部長的最新建議也差不多,勸大家少喝為妙。

酒精引發的癌症完全可以避免,可現在沒法精準算出每個人喝酒的癌症風險。基因、生活方式、飲食和其他健康狀況,都會影響酒精對腫瘤的作用。不過,重新想想你的飲酒習慣,絕對能護住健康,降低患癌幾率。少喝一口,也許就少一分隱患。

(示意圖)

來源:煎蛋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