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無意間的行為,正在加重你的脫髮!第3個很多人都中招了

2025年04月18日 12:25 簡體 正體   評論»

相信不少人都有的困擾,尤其是成年群體。脫髮的表現,可能是在梳頭時發現掉發增多,或是浴室的地漏邊堆積成團,又或者肩膀老是有清理不完的掉發……

在遭遇脫髮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生活中的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可能正是悄悄加劇脫髮的「隱形推手」,比如過度、壓力過大。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被忽視的脫髮誘因,幫你避開護髮雷區,守住髮際線!

1.節食:讓頭皮失去養分

頭髮是從頭皮的毛囊生長出來的,二者的關係好比莊稼和土地。頭髮主要是由一種叫做「角蛋白」的蛋白質構成的,其次還有水分、脂質、微量礦物質和其他微量元素。由此可見,頭髮的生長需要很多必需的營養物質。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長時間、過度節食,導致全身營養不好,頭髮也能夠表現出來。醫學上很常見的一種脫髮,叫做休止期脫髮,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這種脫髮的特點就是多種內因或外因干擾了頭髮的生長節奏,引起了頭髮過度脫落,並且是整個頭皮的頭髮瀰漫性地減少。

醫學界發現,休止期脫髮很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節食現在有一部分人減肥的力度太大,或者減肥方式不合理(比如盲目踐行「生酮飲食」),就容易出現這種休止期脫髮。可以說,休止期脫髮就是過度減肥的一個副作用。

另外,休止期脫髮的另一個原因是鐵缺乏,而貧血也可能是長期節食導致的。

因此,為了頭髮的健康,也為了整體的身體健康,建議大家不要過度節食、不合理節食。平時最好是能做到均衡飲食,這方面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我國更新了這一指南,其核心是倡導平衡膳食和合理營養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圖1.平衡膳食寶塔(2022)(引自參考資料)

2.拉扯:造成頭髮機械損傷

相信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長」這一成語,說的是有人想拔苗以助其成長,反而讓苗枯死了。這個成語比喻的是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其實頭髮也經常遭遇不經意間的「拔苗」行為,結局則是醫學上提到的「牽引性脫髮」。

醫學上,牽引性脫髮指的是由頭髮受到長期或反覆拉力所引起的一種脫髮。這種脫髮最常見的部位是在前額的髮際線以及靠近太陽穴的頭皮。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可以出現牽引性脫髮:拿孩子來說,馬尾辮扎得太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這種脫髮。伴隨這種脫髮的另一個表現,是頭髮中段會有一些白色的管狀附著(醫學上叫做「毛髮管型」),這也是因為頭髮根部受到拉扯後導致的。

特定工種的人,也時不時會出現牽引性脫髮,比如芭蕾舞女演員、空勤女士、護士、女兵,因為她們在工作中常常需要留髮髻或圓髻髮型,或者使用髮夾長期固定頭髮,目的是避免頭髮過度暴露在外,這些都可能會造成頭髮根部的過度拉扯。

時髦的人,比如留臟辮的人、留玉米辮(貼頭辮)的人,也都會造成頭髮的過度拉扯。

下面的圖片合集就是學者整理的對頭髮不友好的一些髮型。

圖2.對頭髮不友好的髮型(整理自參考資料)

因此,為了頭髮的健康,也為了降低牽引性脫髮的發生風險,建議大家在日常最好是選擇合適的髮型,盡量避免頭髮和頭髮長時間受到拉扯。頭髮沒有這些外力的作用,才能更好、更自然地生長。

3.壓力大:頭髮的隱形「殺手」

現代社會,不少人壓力都很大,這對頭髮也不友好。科學研究證實,壓力過大和兩種脫髮關係比較大,一個是上面提到的休止期脫髮,另一個是

正常情況下,每天大概50到100根頭髮自然脫落,屬於生理現象,因為也會有新的頭髮長出來(只是我們感知不到)。

然而,當身體遭遇重大壓力的時候,頭皮的毛囊可能「提前退休」(提前進入休止期階段),導致大量頭髮在2到3個月後集中脫落,這就是我們提到過的休止期脫髮。

至於斑禿,它的表現是頭皮突然出現圓形的脫髮斑,俗稱鬼剃頭。有的人就是在經歷人生至暗時刻的時候出現的斑禿。之所以壓力和斑禿有關係,這可能是因為壓力能夠影響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細胞錯誤地攻擊毛囊,從而引發脫髮。此外,斑禿與自身免疫因素有關,除了情緒問題,還可能與感染、個人體質、環境、藥物等有關。

圖3.斑禿(鬼剃頭)(引自參考資料)

那麼,應該如何應對上面的這兩種脫髮呢?很簡單,那就是盡量關注自己的情緒和精神壓力,盡量地通過合適的手段來調節壓力,如果可行,建議遠離壓力源,如果不可行,僅僅是運動或者充足睡眠都會起到不小的幫助。

好消息是,休止期脫髮通常都是可逆的。隨著壓力緩解,頭髮會逐漸恢復正常生長。而斑禿是否恢復,則和脫髮的面積有關係,面積越小,自愈的概率越大。如果有多片斑禿,遲遲不好,則建議正規就醫處置。

4.染髮、燙髮、拉直等:

可能變成毀發

染髮、燙髮、拉直等美髮方式能讓造型更出眾,但過度或不當的美髮操作卻可能損傷頭髮,甚至導致斷裂、乾燥等問題。

美髮主要損傷頭髮本身,而不是毛囊。這種損傷主要有2種類型,化學損傷和物理損傷。

·化學損傷方面主要是染髮劑和燙髮藥水,它們通常含有、氨水、硫代硫酸鹽等,它們能改變頭髮角蛋白結構,達到變色或塑型效果,但同時也會破壞,使頭髮變得脆弱、易斷。

·物理損傷的問題在於高溫和過度拉扯。比如,吹風機、捲髮棒、直板夾溫度過高(>180℃)會蒸發頭髮水分,導致乾枯分叉。編髮、接發等拉扯性髮型,可能引起我們提到過的牽引性脫髮。

為了減少化學損傷,盡量不要用劣質產品,並拉長染燙間隔(比如3個月以上)。日常可以用上,護髮素真的有保護作用,它能閉合毛鱗片,減少摩擦損傷,尤其是長頭髮和染燙後的頭髮更需要這類產品來維護。

為了減少物理損傷,最好是正確使用電加熱設備,比如使用電吹風時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離,並優先選擇低溫檔。

從上面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頭髮也算是一個「健康晴雨表」,它可以身體內在狀態的直觀反映。要想保住頭髮,不妨從點滴做起,遠離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每一根髮絲都能在健康的土壤中茁壯成長。

來源:山西日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