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住手!身體這部位太「乾淨」反而傷身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愛乾淨、講衛生」,但有的時候「過度清潔」反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比如下面這5個部位:1.鼻孔
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清晨,你皺了皺鼻子,意外發現鼻孔深處有著微妙的異物感。於是,你知道,時機成熟了……
趕緊豎起食指,鑽進鼻孔,旋轉、揉搓……一套動作行雲流水,沒錯,你完美地完成了一次「挖鼻孔工程」!
「挖鼻孔」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習慣,總感覺不挖「鼻屎」就是對鼻子的不尊重。
但事實上鼻屎只不過是鼻腔黏液、灰塵、細菌和細菌的屍體、免疫細胞和免疫細胞的屍體互相黏在一起的一坨混合物。人的鼻腔中有適量的鼻屎是一種正常現象。
適當地清理鼻孔內的「鼻屎」,有助於保持清潔。但是如果過度頻繁挖鼻孔,指甲很容易損傷鼻黏膜、鼻毛等,降低鼻黏膜、鼻毛對灰塵和細菌的阻擋作用。而且鼻黏膜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手指頻繁、用力地摳挖,很容易使其受損或出血。
此外,亂挖鼻孔還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顱內感染!人的指甲縫裡會攜帶細菌,挖鼻屎時很容易把細菌帶入鼻前孔等部位,造成鼻腔感染,誘發鼻前庭炎、癤腫等[1]。由於在面部三角區,這類化膿性感染可能會經面前、眼上、眼下靜脈等進入顱內的海綿竇,引起海綿竇炎症。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會危及生命。
正確清理方法
清理鼻腔的頻率看個人需要,但通常情況下,每天1~2次就足夠了!
我們可以用柔軟的濕紙巾或手帕輕輕擦拭,有鼻炎患者,可以洗鼻器洗鼻。
如果實在忍不住摳鼻子,那一定要先洗乾淨手,確保指甲不會過長或者尖銳,然後溫柔地挖。
2.耳朵
掏耳屎的酸爽程度也絕不亞於挖鼻孔。尤其是看到自己掏出了一大塊耳屎後的成就感,實在是太爽了。
但耳屎表示很委屈。人家本來有個很「文雅」的名字,叫做耵(dīng)聹(níng)。是源自外耳道軟骨部的皮膚腺體分泌物,包含著來自一兩千個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包括脂肪酸、膽固醇、角鯊烯、甘油三酯等),還混合著灰塵和皮屑。
而且耵聹也很有用,能潤滑保濕、阻擋外界異物,還可以防噪。
對於大多數正常人來說耳屎都不用掏,小塊耳屎隨著我們開口說話、咀嚼等活動,會自己鬆動掉落。反而經常掏耳朵,可能會產生危害。比如:摩擦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
不節制掏耳朵可能會把耳屎推向外耳道深處(尤其是棉簽類的挖耳工具),更容易導致耵聹栓塞。(耵聹栓塞通俗來說就是耳屎在外耳道聚集,堵住了。)
不過,油性耵聹(俗稱「濕耳屎」)還是可以定期去醫院進行深度清潔的。
正確清理方法
盡量不掏耳朵!如果覺得耳朵癢,那麼洗乾淨手,選擇用酒精消毒的細頭棉簽,或者前端是硅膠材質的挖耳勺,在耳廓或外耳道輕輕轉動,耳朵再朝下,讓耳屎自己掉落。
如果發現自己的耳屎很大很硬,甚至影響聽力了,不要自己硬掏出來,一定立即就醫,由醫生用專門的滴耳劑軟化耳屎後再清理。
3.肚臍
神秘的肚臍也是「過度清潔」的重災區。肚臍雖然藏污納垢,但同樣「請你不要到處摳摳」。
肚臍相當於我們出生後的「第一道疤痕」。當我們還在子宮裡時,通過臍帶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出生後,臍帶失去作用,醫生就會將其剪斷。臍帶殘端逐漸萎縮,脫落,癒合,最終形成肚臍。
肚臍里的髒東西通常對人體無害,沒必要經常洗。直接用手摳就更不可取了,容易把皮膚摳破,進而導致細菌感染,引發臍炎。
但如果積攢太多,可能會產生異味,這個時候可以適當清洗。
正確清洗方法
用棉簽蘸溫水或硼酸洗液等,在肚臍輕輕擦拭。(輕輕是重點)
清洗肚臍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大力
溫水清潔
清洗後保持肚臍乾燥
4.皮膚
「洗完臉越乾燥、越清爽越好」
「搓澡就得大力把『泥兒』都搓出來才叫洗乾淨。」
你是不是也有上面這些誤區?
皮膚的外面有層保護膜,叫做皮脂膜。皮脂膜由汗液、油脂、脂質構成;皮脂膜下層是「磚牆結構「的角質層,角質層由角質細胞和細胞間脂質形成。它們共同構成的皮膚屏障可以保護皮膚免受外界刺激,也能避免水分流失。
(左:屏障功能受損的皮膚右:健康的皮膚來源bareminerals)
但像洗臉過於頻繁、每次都使用香皂或深層洗面奶「去角質」、洗澡搓得太狠等,都屬於過度清潔,會損傷皮膚屏障功能,造成皮膚髮紅干癢。
此外,洗臉時太大力,不搓到臉變形不罷休,長此以往彈力蛋白受不住,就會在經常拉扯的地方產生細紋,並在軟組織多的地方(如臉頰)提早下垂。
正確清理方法
洗臉:每天早晚各洗一次臉就好,如果不是出油嚴重,可以早晨用清水洗臉,晚上再用洗面奶,洗的時候用手輕輕揉搓,溫水洗凈即可,避免不必要的去角質。
洗澡:水溫控制在38-40℃左右,洗澡時間最好不超過15分鐘,秋冬易乾燥,不建議大家使用清潔力很強的沐浴露。如果你是乾性、敏感性皮膚,也最好別用去角質的產品。
5.私處
洗洗不會更健康!
女性陰道里並非一塵不染,反而是個「小江湖」,住著二十多種細菌和真菌,好的壞的都有。陰道就在乳酸桿菌和雌激素、陰道pH(酸鹼度)的幫助下,維持著菌群的平衡,相安無事。
但如果長期使用洗液沖洗陰道,平衡就會打破,「好菌」被消滅:「壞菌」開始興風作浪,最常引起的是細菌性陰道炎,除此之外,還可能會引起過敏性陰道炎、盆腔炎、早產、宮外孕,甚至提高宮頸癌和艾滋病的風險。
正確清理方法
每天先洗乾淨手,然後用流動的溫水,動作輕柔地從前往後清洗。
注意,只洗外面就夠了,不要衝洗陰道內部!
如果懷疑自己私處出現異常,千萬別自己亂用藥,或者盲目用洗液沖洗,這樣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正確的做法是去醫院掛婦科,醫生會通過檢查和一些化驗,明確到底是患了哪種陰道炎症,再進行正規的藥物治療。
上面這些部位都沒必要過度清潔,但有些部位卻常常清洗不到位!
1.頭皮:大多數人提到洗頭就覺得是洗頭髮,其實更需要清潔的是頭皮。頭皮也是人體皮膚的一部分,它會出油、產生角質,也更容易因為清潔不到位產生皮膚問題,繼而出現脫髮問題。所以洗頭時記得用指腹按摩頭皮,最後再輕柔地順著頭髮沖水。
2.舌頭:大多數人天天刷牙,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刷舌頭。研究發現,刷去舌頭上的舌苔能去除75%的揮發性硫化複合物。雖然細菌可能再回來,但可輔助維持口腔健康,可以用軟毛牙刷輕柔拂刷,從里往外帶過「舌苔」前後。
來源:騰訊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