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鬆動別大意 可能存在這些口腔問題

2025年04月17日 17:21 簡體 正體   評論»

在日常門診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因為鬆動來就診的患者。

患者會問:「醫生,我的門牙以前被撞過,做了牙冠,但是最近感覺變鬆了,好像還變長了,這是怎麼回事?」還有一些老年患者問:「醫生,我後面的大牙鬆了,吃東西感覺費勁,這是不是人們常說的『老掉牙』?」

那麼,哪些原因可能造成牙齒鬆動甚至脫落?是不是年紀大了牙齒一定會鬆動呢?

為何牙齒會鬆動

一般來說,全口牙齒的數量為28~32顆。全國第四次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65~74歲老年人中,存留牙數平均為22.5顆,全口無牙的比例為4.5%。雖然與10年前相比,老年人存留牙數平均增加了1.5顆,全口無牙的比例下降了33.8%,但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基數,仍有相當多的老年人存在牙齒缺失的情況。

具體來說,哪些原因會導致牙齒鬆動呢?

人的牙齒和牙周圍組織就像樹和土壤的關係,當一棵樹周圍的土壤嚴重流失後,樹就會倒下。牙周炎可以造成「骨肉分離」,讓牙周圍組織喪失,進而導致牙齒鬆動。在中國,牙周炎是最常見的牙周病,已經成為成年人牙齒鬆動缺失的最主要原因。牙周炎的出現與個人口腔衛生習慣息息相關,還與、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全身疾病密切相關。

牙外傷牙外傷是指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牙體硬組織、牙髓或牙周組織發生的急性損傷。按照國際分類標準,牙外傷分為三大類:牙折斷性損傷、牙脫位性損傷以及牙撕脫性損傷(或稱完全性脫位)。牙外傷可不同程度地破壞牙周組織,進而引起牙齒鬆動甚至喪失。

咬合關係不正常牙齒咬合關係不正常或者咬合力過大造成的牙周圍組織損傷也可能導致牙齒鬆動。常見的原因包括緊咬牙,夜磨牙,牙齒缺失未能及時修復造成鄰近牙齒移位或者受力過大,戴用的活動義齒不合適或者黏固的牙冠咬合未能調整合適等。此外,牙齒根尖炎症導致的牙周組織破壞也會導致牙齒鬆動。

如何預防牙齒鬆動

做好口腔清潔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做好口腔清潔,堅持正確的刷牙周期和方法,合理使用牙線、牙縫刷等牙齒鄰面清潔工具,對於鬆動牙要重點清潔,及時戒煙。如果因牙周炎出現了牙齒鬆動的情況,就需要經過系統的牙周治療,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洗牙,來消除,控制牙周炎症,從而改善牙齒鬆動。有些牙周炎嚴重的患者在初次洗牙後感覺牙齒鬆動加重,實際上,這是清除大量牙結石後可能出現的暫時性鬆動,是炎症消退的過程,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定期複查牙周的定期複查是非常重要的。建議牙齦炎患者在治療後6~12個月複查,牙周炎患者3~6個月就要進行複查。

合理使用𬌗墊為了避免前牙外傷,人們在進行對抗性體育運動時,可以佩戴運動保護𬌗墊。如果發生了牙外傷,要儘快到醫院就診,進行專業診治。如果因夜磨牙引起牙齒鬆動,患者可到口腔科就診,製作夜磨牙𬌗墊,睡眠時戴用。

養成愛牙好習慣避免進食過硬、過韌的食物,如脆骨、堅果,避免用牙咬瓶蓋、咬筷子等暴力行為。盡量少喝碳酸飲料。避免偏側咀嚼。者需要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有胃食管反流、神經性厭食症、妊娠劇烈嘔吐等情況的人,應儘快到相關科室就診,以免對造成影響。

溫馨提醒

生活中,如果您出現了牙齒鬆動的情況,應儘快到口腔科就診,由醫生綜合判斷後進行治療,消除導致牙齒鬆動的病因,從而最大程度保存天然牙。

使用固定義齒或活動義齒修復的患者,一旦感覺牙齒鬆動,就要儘快就診,由口腔科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重新修復或調整,避免由於個別牙齒鬆動影響義齒,導致其他牙齒出現問題。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注意口腔自我保健,及時治療口腔疾病。做好這些事,即便到了老年,您也可以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來源:健康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