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睡眠」比熬夜更可怕?

2024年11月28日 11:58 簡體 正體   評論»

俗話說

「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

睡眠對於是非常重要的

當代人已成常態

但有些人明明早早入睡

第二天醒來卻依舊沒精打采

你可能遇到了睡眠刺客——

碎片化睡眠!

什麼是睡眠碎片化?

簡單說就是,你晚上睡覺會莫名其妙中途醒好多次。

其實,正常睡覺過程中短暫醒幾次是正常的,每次只持續幾秒而且你自己可能並不記得。

而「睡眠碎片化」是,你清醒地知道自己醒了,而且每次醒來都要費力入睡,一晚上反覆好多次,非常折磨。

舉個常見的例子,如果第二天要參加大活動,很多人在前一天晚上很容易「激動得睡不著」,輾轉反側好不容易睡著了,突然又醒來,一看手機,怎麼才1點/3點/5點……

當然,某些特殊人群,比如新生兒的家長或者值夜班的打工人,一定更深有體會,一天兩天就略顯憔悴了,更別說長期如此。

所謂「晚上不睡,白天崩潰」,千萬別不把睡眠碎片化當回事兒!

長期睡眠碎片化可能會導致?

1.更容易抑鬱

人睡著後有個很重要的時期——快速眼動睡眠期。這個時期里,你的記憶會被梳理鞏固,你的情緒會被調節優化,保持穩定。

俗話說「沒有什麼比好好的睡一覺更幸福的事了」,但「睡眠碎片化」會反覆打斷這個時期,負面情緒容易積累,你整個人就越來越emo!

2.更容易得心疾病

睡著之後,如果突然醒來,身體會產生負擔、做出應激反應,這叫「喚醒負擔」。身體的喚醒負擔越大,的健康風險也越大,增加了猝死風險。

3.更容易痴呆

睡著之後,大腦里的血液會周期性地流出,此時「」會趁機衝進大腦,把大腦里的毒素給清洗掉。但如果睡眠總斷斷續續,腦脊液的「洗腦工作」就會被打斷。毒素(比如導致老年痴呆的B澱粉樣蛋白)就更容易沉積增多,你的腦瓜子就可能不太靈光了!

睡眠碎片化怎麼辦?

首先,趕緊放下那個在被窩裡幽幽發光的手機吧!準備進入睡眠!

還有些人是心理因素導致的睡眠碎片化,比如抑鬱症或生理疾病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這種情況得先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情況有所好轉了睡眠狀況自然也就改善了。

飲食——多吃些抗炎食物

日常飲食上可以多吃些「抗炎食物」,來抵消睡眠不足帶來的全身炎症。2023年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等多個學會聯合發布了《抗炎飲食預防腫瘤的專家共識》其中給出了生活中常吃的抗炎防癌食物:共識截圖

(1)全穀物食物:糙米、燕麥、蕎麥、黑米、玉米、大麥、薏米等全穀物具有抗炎效應並有利於維持穩定血糖水平。

(2)不飽和脂肪:三文魚、金槍魚等魚類,核桃、杏仁等堅果,橄欖油、菜籽油等都富含不飽和脂肪,有利於身體形成抗炎內環境。

(3)優質蛋白質:魚類、家禽、雞蛋、瘦紅肉、低脂乳製品、大豆食品、堅果等,盡量少食用加工肉類。

(4)蔬菜和水果:菠菜、油菜、芹菜、西蘭花等深色蔬菜,以及蘋果、梨、橘子等水果。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好的抗炎活性。

——中午午睡半小時

適當午睡也有助於緩解睡眠不足帶來的危害。2021年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子刊上發表的研究發現,人類基因組中123個與白天午睡有關的區域。研究人員還表明午睡習慣與心臟代謝健康有關。不僅如此,許多與午睡有關的基因也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研究指出:午睡不僅可以彌補夜間失眠造成的影響,還能消除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煩躁感,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同時,午睡也是一種對人體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生物節律。有研究表明,有規律的午睡與更好的認知功能以及更低的痴呆症發病風險相關。

不過,午睡的時間非常重要,不能睡太久。一般認為中午13-14點之間,以15分鐘至30分鐘的睡眠比較合適。如果超過30分鐘,很容易出現「眼睛睜不開」「還想睡」「不想動」「睡醒頭腦發懵」等等不適感。

此外,在中醫學理論中

自然界最重要的規律之一就是晝夜節律

人體用睡眠和覺醒適應自然

如果睡眠的節律混亂了,其他的節律都要混亂,沒有良好的睡眠甚至還會導致很多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常的睡眠節律,是維護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任務。

這些睡眠習慣會讓你睡不好

睡前吸煙

睡眠時,吸煙者比不吸煙者大腦活躍程度更高、深睡眠時間更少。因此,吸煙者易睡眠不佳。

睡前飲酒

睡前飲酒雖然能縮短入睡時間,但可導致睡眠變淺、淺睡眠時間延長、中途覺醒次數增多,使睡眠變得斷斷續續。

同時,半夜酒精的作用消失後還會引起失眠、多夢,使總體睡眠質量下降。

開燈睡覺

人處於睡眠狀態時,雖然雙眼緊閉,但仍能感知到外界光線。當燈光直射眼睛時,人會感覺心神不寧;即使已進入睡眠狀態,也只能是淺睡眠,很容易驚醒,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睡前玩手機

屏幕發出的人造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時間延遲,打亂睡眠節律,擾亂整晚睡眠時相,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睡前吃夜宵

晚上大吃大喝,尤其是進食油炸、辛辣的食物,不僅難以消化、延緩胃排空時間,還會引起胃腸不適,從而影響夜間睡眠質量。

睡前過度用腦

睡前用腦過度的人上床後大腦依然處於持續興奮狀態,想法很多,難以入眠,即使睡著了,起床時也會感到疲乏。

睡前「卧」談

睡前「卧談」時,人會不由自主地說太多話,尤其是聊到一些讓人情緒激動或辯論性話題時,常會因精神興奮而難以入睡或出現多夢,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睡前劇烈運動

適量運動對睡眠有益,但睡前過度運動、劇烈運動則會降低睡眠質量。劇烈運動會導致大量出汗,肢體在睡前處於興奮狀態,且體溫過高,這些都會降低睡眠質量。

助眠小妙招

睡前做好這幾件事兒

讓你氣血充足、血管健康

睡眠好、消化好

速速解鎖

擁有一晚好睡眠

冬季天氣寒冷,睡前1小時,可以用溫水泡腳15~20分鐘。有助於腳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得到放鬆,使入睡更加容易,睡眠質量也會更好。

冬季泡腳可以怎麼「搭」?

不同配方都有啥功效?

快來試試這幾個中藥泡腳方!

(註: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安神助眠

藥材:首烏藤、鬱金、合歡皮、香附、石菖蒲、遠志各30克。

功效:疏肝解郁、養血安神,適用於焦慮、失眠、健忘人群。

風寒感冒

藥材:艾葉30克、生薑30克、蔥白20克、紫蘇30克、防風20克。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解表,適用於風寒感冒初期人群。

溫陽散寒

藥材:艾葉40克、生薑40克、肉桂20克、吳茱萸30克。

功效:通經活絡、溫胃散寒止痛,適用於寒性胃痛,癥狀為胃脘冷痛,遇熱痛減,受冷加重等。

緩解足痛

藥材:透骨草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雞血藤30克、丹參20克。

功效:舒筋通絡、活血止痛,適用於血瘀型足跟痛。

小提示:將中藥泡腳方加水或裝入熬藥袋,先浸泡半小時再煮沸轉小火熬20~25分鐘即可。泡腳時,水沒過踝關節達到踝關節上三寸(四橫指高)更佳。

泡腳看似簡單,其實大有講究!

泡腳的最佳溫度是多少?

哪些人群不建議泡腳?

這些注意事項要掌握

泡腳時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用40℃左右的溫水泡15~20分鐘至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妊娠期和經期謹慎泡腳,兒童泡腳時間不宜過長;

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下肢靜脈曲張或血栓等特殊人群,還需注意泡腳的時長、溫度等,具體是否可以泡腳、如何泡腳,請諮詢醫生。

梳頭氣血充足身體好

頭頂是多條經絡匯聚之處,有不少重要,比如,百會穴、四神聰穴等。睡前梳頭,可以幫助刺激頭部經絡和穴位,有助於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頭部正中間是督脈,兩側分別是膀胱經、膽經。梳頭時,從前髮際線梳到後髮際線,順著經絡走向,梳到底。適度用力,每天梳2~3分鐘。

頭部都有哪些穴位?

具體在什麼位置?

經常按摩有啥好處?

對此,專家推薦了這兩個穴位

↓↓↓

百會穴位於頭頂處,兩耳最高處連線中點。平時可以用食指輕輕按摩,能起到調節周身氣血的功效,10次左右即可。

四神聰穴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拇指第一關節寬度)。用食指輕輕點按,每個位置10次左右。經常按摩四神聰穴,可以起到鎮靜安神、醒腦通竅的作用。

梳頭時可以考慮牛角梳,睡眠不好時多梳梳,可以鎮靜安神,有助睡眠。

除了牛角梳外

什麼樣的梳子更有利於頭髮健康?

戳視頻,聽專家聊一聊

↓↓↓

每晚睡覺之前做一次即可,約10分鐘。

塑料梳子容易產生靜電,有時還會刮傷頭皮,對頭皮健康不利,最好換成木梳,可以選擇黃楊木梳或棗木梳。

喝杯水血管「補水」更健康

人在熟睡時,血液中水分會減少,血液黏稠度就會變高。睡前5分鐘喝一小杯溫水,既不會影響睡眠,還可以幫助緩解夜間水分丟失,讓血流更加通暢,有助於防止血栓形成。

喝什麼

建議選擇溫熱的白開水,水的溫度與體溫大致相當即可。

喝多少?

飲水量不宜過多,100毫升左右即可,喝水時要小口慢飲,先把一口水含在嘴裡,然後再慢慢咽下去。

注意事項

對於心衰患者或腎功能不全的人群來說,每日飲水量及飲水時間應嚴格遵循醫囑。

揉腹消化好

睡覺前,要把心靜下來,讓氣血回歸臟腑。此時揉腹,有助於放鬆身心、促進血液循環、平衡臟腑功能。此外,睡前揉腹,還能幫助腸胃蠕動,加快新陳代謝。

平躺在床上,搓熱雙手後放在肚臍周圍,順時針方向繞肚臍揉肚子數十圈,注意力度要適中。

這些要點你都掌握了嗎?

今晚睡前不妨試試吧~

來源:起點新聞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