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習慣如何悄然影響你的體重?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睡個午覺補補覺」幾乎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小確幸。忙碌了一上午,吃完午飯,往床上或沙發上一躺,短暫逃離現實的疲憊。可你有沒有想過,這看似愜意的午睡,竟可能與我們的身材管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你在為腰間贅肉、不斷上升的體重數字發愁時,也許問題的關鍵就藏在這每日的午睡習慣里。
近期,發表於Obesity(Silver Spring)的一項研究Siesta behavior and genetics interact to influence obesity risk為我們帶來了極具價值的新發現。
本研究選取1278名參與ONTIME研究、來自西班牙六個減肥診所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在研究方法上,記錄年齡、性別等信息並算出BMI等關鍵指標及跟蹤體重變化,構建Siesta-PGS體系,用問卷了解午睡及評估睡眠、飲食、運動等情況,以邏輯回歸分析數據,考慮協變數,部分做敏感性測試,確定p<0.05為顯著標準,探索性分析不校正多重比較。
研究結果呈現出多維度的重要信息。從人群午睡行為來看,約42.4%的參與者有午睡習慣,平均每周4次,其中每日午睡者佔13.2%,主要是為放鬆和緩解疲勞,且常午睡者年齡偏大。在基因與午睡頻率的聯繫上,Siesta-PGS與午睡頻率呈顯著正相關。當Siesta-PGS每增加1個標準差,個體午睡幾率上升(odds ratio[OR]=1.17,95% CI:1.03–1.32; p=0.015)。
高得分個體午睡比例更高,如高Siesta-PGS(≥mean)人群中有時/通常午睡比例為22%、總是午睡比例為15%,而低遺傳分數(
圖1.午睡遺傳學與午睡頻率的關聯
在基因與肥胖的關係方面,總體Siesta-PGS與肥胖無顯著直接關聯(OR=0.98,95% CI:0.87–1.11 kg/m2; p=0.771)。探索性分析中,與英國Biobank人群對比,未發現Siesta-PGS與BMI等有顯著關聯。在減肥效果上,Siesta-PGS與飲食治療減肥成功及長期體重維持均無顯著關聯,但調整飲食和身體活動因素後,較高Siesta-PGS與減肥成功較低概率顯著相關(p=0.048)。
在交互作用上,Siesta-PGS和午睡頻率對肥胖有顯著交互影響。高遺傳傾向且有時/通常午睡者比不午睡者肥胖概率低(p=0.038),如最低Siesta-PGS標準化值人群中,通常午睡者肥胖OR比不午睡者高1.9,最高遺傳傾向人群中則低0.6。但不同Siesta-PGS截斷值下,從不/很少午睡與總是午睡在肥胖風險上無顯著差異。在減肥成功方面,高遺傳傾向且常/總是午睡者成功率更高(p<0.05),長期體重維持則無顯著交互。
圖2.午睡(有時/通常)與不午睡(從不/很少)和肥胖之間的關聯
圖3.午睡(通常/總是)與不午睡(有時/從不)和減肥成功之間的關聯
圖4.午睡的遺傳傾向與地中海生活方式行為之間的關聯
總體而言,此項針對地中海人群的研究深入探究了午睡行為、遺傳學與肥胖風險之間的複雜關係。研究結果表明,約42.4%的人群有午睡習慣,Siesta-PGS與午睡頻率正相關,雖總體Siesta-PGS與肥胖無直接關聯,但高遺傳傾向且常午睡者肥胖幾率低、減肥成功率高,且與部分飲食因素相關,Siesta-PGS和午睡頻率對肥胖及減肥成功存在顯著交互作用。儘管研究存在局限性,但為後續肥胖研究指明方向,也提示大眾關注自身午睡基因傾向並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在肥胖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
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