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脂肪、蛋白質,誰才是脂肪肝致病元兇?

2025年02月26日 11:39 簡體 正體   評論»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飲食的關注也愈加深入,尤其是在這一與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上。

近日,由廣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細胞·代謝》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題為「Amino acid is a major carbon source for hepatic lipogenesis」。

這項研究首次揭示,肝的主要營養風險因素可能並非我們一直視作「罪魁禍首」的或脂肪,而是我們認為相對健康的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數據集,涉及4,693名參與者。

結果發現,碳水化合物和總脂肪的攝入量與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的發病率並無顯著相關性,而膳食蛋白質的含量與MASLD的發病風險呈正相關。

那麼,為什麼蛋白質攝入量會與脂肪肝的發生有關呢?

研究人員首先在小鼠模型中探索了肝細胞的三羧酸(TCA)循環底物偏好性,結果發現,氧化佔線粒體呼吸的33%,而僅佔4%。

這表明,在肝臟中,氨基酸是主要的能量來源。

研究進一步證實,在肝臟從頭脂肪合成(DNL)過程中,氨基酸的貢獻遠超糖,且其作為碳骨架的效率比葡萄糖高出8到40倍。

在小鼠實驗中,儘管飲食中氨基酸的含量僅為葡萄糖的三分之一,但其脂肪生成能力卻是葡萄糖的兩倍。

這意味著,即使在體內,氨基酸也是脂肪生成的重要來源,尤其是在肥胖狀態下,氨基酸通過轉氨和還原羧化途徑更容易轉化為脂肪酸,進一步促進脂肪積累。

那麼,減少蛋白質攝入是否能改善脂肪肝呢?

研究人員在肝脂肪變性的小鼠模型上進行了實驗,將其分為標準飲食和低蛋白飲食(LPD)組。

結果發現,低蛋白飲食不僅減少了體重增加,還顯著降低了肝臟脂質積累和程度。

這一發現為脂肪肝的干預提供了新思路,提示減少蛋白質攝入或許能幫助逆轉脂肪肝。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為我們理解脂肪肝的成因提供了新視角,尤其是對蛋白質攝入的探討。

雖然蛋白質是身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素,但其過量攝入可能會成為脂肪肝的風險因素。

因此,合理的飲食結構,特別是對蛋白質攝入量的控制,才更加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脂肪肝。

來源:國際科學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