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髖部骨折發生在中國!2個動作自測耗損程度

2020年08月30日 9:50 簡體 正體   評論»

日常生活中,因為摔倒、車禍導致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少數嚴重的創傷,一般骨折很少會導致患者直接死亡。

但有一個部位的骨折,被稱作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即髖部骨折。據說經歷完這個骨折,很多人沒能扛過去最終去世。

骨質疏鬆以及髖部反應性減退,都是造成髖部骨折的原因,有時甚至只是用力一扭都可能會給髖部帶來傷害,進而引發骨折。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教你自測健康,並列出一份「日常養護指南」。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翁習生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骨病外科副主任林荔軍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李永剛□常青

髖關節是個「易耗品」

髖關節是連接軀幹和下肢穩定的、較為複雜的大關節,由髖臼、股骨頭、關節囊以及韌帶構成,主要作用是承載身體的重量和完成多軸向的運動功能。

不過,髖關節是個「易耗品」,由於老年人骨骼的抗損傷能力下降,外傷導致髖關節骨折的概率隨之升高。

全球30%的髖部骨折發生在中國,而65歲以上的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是高發人群,且有30%的老年髖關節周圍骨折患者在一年內死於各種併發症。

髖關節與股骨配合,是支持人體直立行走的重要力量。髖部骨折一般是股骨頸以及股骨轉子間骨折。

《中華骨科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髖部骨折後1年內,死於各種併發症者達30%,老年人脆性髖部骨折後死亡風險可持續10年。數據顯示,12%~20%的脆性髖部骨折患者1年內可能死亡;老人預期壽命會大幅降低,女性減少4年,男性減少5年。

英國《內科學雜誌》上刊載的一項研究稱,因髖部骨折而受傷的老人一年內的死亡風險是常人的2.78倍,即使到傷後第8年,死亡風險也仍然是常人的2倍多。因此,臨床中常將該類骨折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大腿根疼,小心髖關節病

有些人某天多走幾步路,第二天就開始大腿根疼。他們以為是累到了,休息就能好轉,並不在意。但有些大腿根疼卻和髖關節有關:大腿根疼的最常見原因是髖關節周圍滑膜炎,尤其是股骨大轉子滑膜炎,會引起大腿根偏外側疼痛。通過活動前加強熱身、口服非甾體類藥物、治療原發病等方式,一般可以恢復。

愛運動的青年

留神髖股撞擊綜合征。活動時股骨和髖臼反覆碰撞、相互擠壓,導致髖臼盂唇撕裂、髖臼軟骨損傷剝脫,股骨頭頸結合部,進而產生腹股溝區疼痛、髖關節活動受限等不適。

研究表明,髖股撞擊綜合征極有可能是髖關節的早期階段,不能忽視。

老年人群

髖關節骨關節炎。髖關節面長期負重不均衡,導致關節軟骨變性或骨質結構改變,起病緩慢,病程持續時間較長。患者常有長期慢性勞損史或外傷史,以老年人群為主。

首發癥狀往往是髖關節疼痛不適,行走或負重時常有疼痛,休息時好轉或消失;隨著病情加重,疼痛可從髖關節放射至臀部、腹股溝區域,甚至膝關節內側,正常活動受到明顯影響。

應用皮質類固醇及酗酒者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可分為創傷性、非創傷性。前者多由髖部外傷引發。

兩個動作自查髖關節

髖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非常重要,而且髖關節受損易與、腰椎性疾病混淆,如果出現髖關節周圍、腹股溝、臀或腰背疼痛,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自測髖關節是否受損。

坐位試驗

坐在椅子上,一條腿小腿橫放在另一條腿上,兩手向下緩慢按壓膝關節,如果髖關節有疼痛或沉重感,就可能存在內部炎症、肌肉僵硬等隱患。

卧位試驗

躺在床上,雙腳並在一起,雙膝向外打開,注意膝蓋外展時,雙腳仍需並在一起;或雙膝並在一起,雙腳向外打開,注意雙腳外展時,雙膝仍需並在一起。

在做以上兩個動作時,若大腿根部有明顯痛感,不能順利完成,則存在髖關節骨折風險。

髖關節保養指南

髖關節承載著人體上部的重量,直接影響站立和行走,日常保護十分重要。

避免突然劇烈運動

盡量避免突然劇烈運動,以免給局部韌帶和組織帶來損傷;舞蹈、運動或健身前充分熱身,等待關節潤滑、周圍肌肉被激活。

對於有髖關節疼痛或不適的患者,應避免跑步、打球、爬山、爬樓梯等負重運動,較適宜的運動是散步,以每天20~30分鐘,5000~10000步為宜。

保持正常體重

體重越大,髖關節負重面壓強越大,軟骨磨損速率越高,更易髖關節疼痛。體重指數(BMI)保持在23以內,其計算公式為: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注意走路方式

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然後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培養平衡力,防摔倒

平衡力對防摔倒很重要,可通過單腳站立時間測試自己的平衡力,單腳站立並閉上雙眼:45歲以下人群不應少於13秒;

45~55歲人群不少於12秒;

55~65歲人群不少於8秒;

65歲以上人群不少於5秒。

需要注意的是,測試時身旁需有人看護。若平衡力較差,老人可以通過交誼舞、健步走和登山等方式鍛煉,但要注意做好防護,如登山時帶好登山杖等。

肌肉鍛煉法

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以下運動來鍛煉:下蹲運動

直立,兩腳分開等肩寬,兩手交叉抱住後腦;腰部發力緩緩下蹲,膝蓋彎曲90度,背部挺直不要彎曲,然後再緩緩站直。

可量力而行,做十數次不等。中老年人腰力不濟者,可以先跨坐在椅子上練習。

拉伸肌肉運動

手臂貼腿直立,兩腳張開比肩稍寬,一腿屈膝,一腿後跨一步,感受後腿肌肉的拉伸感,保持片刻後換腿,注意腳跟不要離地,各做十數次。

做做拉伸運動,可以放鬆周邊肌肉,降低摔跤風險。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生命時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