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9件事,你就會獲得一顆健康的肝臟
「他們家人都有肝炎,吃飯時離他們遠一點!」
兒時,每當親戚聚餐,媽媽都會在我的耳邊小聲這樣說。
「他們」指的是遠房姨媽一家。嚴肅的表情和話語,讓我幼兒而懵懂的心頓時緊張起來。
而每當姨媽給我夾菜時,媽媽還會狠狠瞪她一眼。
「肝炎,很可怕嗎?」
「肝炎,有哪幾種?」
「肝炎會通過吃飯傳染嗎?」
當時,沒有人告訴我這些問題的答案。
似乎,不去碰他們一家人吃飯的碗和喝水的杯子,就可以保證「安全」。
不過,他們都經過了規範治療,定期複查,早已不在活動期,幾乎沒有傳染性。
而且,乙肝,實在不是「吃」出來的肝炎呀!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各種病毒性肝炎的知識。
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是這「五兄弟」——甲肝(大哥)、乙肝(二弟)、丙肝(三弟)、丁肝(四弟)和戊肝(五弟)。
其中,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
什麼叫「糞-口」途徑(聽上去似乎有點噁心)?
就是吃!得!不!干!凈!
甲肝和戊肝病毒一般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嘔吐物和糞便中,會污染食物、餐具和水。
所以,它倆才是「吃出來」的肝炎(其他肝炎:我不背鍋!)
可能有的人還記得,在1988年,短短几十天里,上海市30多萬人出現了有癥狀的甲肝病毒感染。
醫院爆滿,不得不在部分單位搭設臨時病床。
導致這場疫情的,是受到污染的一種水產品——「毛蚶」(時至今日依然禁售)。
好在,甲肝和戊肝病毒一般只造成急性的感染,來得快,去得也快。
除了無癥狀感染者,常見的癥狀為:發熱、怕冷、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可伴有疲倦、褐色尿、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部分患者會出現黃疸。
順便提一句:戊肝並不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弟」。
中國戊肝的報告發病數已連續10年、死亡率連續15年讓甲肝「肝」拜下風!
據估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曾經感染過戊肝病毒。
總之,「不乾不淨」,吃了可不一定沒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截至2019年,全球有近3億慢性乙肝患者。
中國一直是乙肝大國。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約為8600萬例。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這三種:分娩時母嬰傳播、血和血液製品傳播、性接觸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不會通過共用餐具、擁抱、握手、親吻等無血液暴露的方式而感染乙肝病毒。
人感染乙肝病毒後,如果沒有足夠的免疫力,也沒有得到及時、規範、有效的治療,那麼會導致慢性肝炎,逐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感染乙肝病毒後的「進展三部曲」)
上世界90年代起,我國開始推廣乙肝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需自費接種);
從2002年開始,乙肝疫苗被納入計劃免疫,新生兒免費接種,成為大多數人的「人生第一針」。
之後,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從2002年的9.76%下降到2014年的0.32%,下降約97%。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我國的乙肝防治工作,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
成年人如果發現自己是「無應答者」(即乙肝表面抗體<10mIU/mL),可以接種3劑(按0、1、6月的程序,20ug/劑)或1劑(60ug/劑)乙肝疫苗。
如果依然「無應答」,可以再次加強接種。
丙肝(不是餅乾!)的傳播方式主要是血液接觸,通過性和母嬰傳播比較少見。
不過,丙肝往往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這是因為,它在發病的初期往往癥狀不明顯,一旦感覺到了「癥狀」,大多已經進展為終末期肝病,甚至肝癌。
近年來,中國丙肝的發病呈上升趨勢。每年丙肝報告發病數均超過20萬例。
目前,丙肝可以通過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治療,完全有可能治癒。
丁肝病毒很獨特,也很「懦弱」。
雖然它也主要是通過血液、母嬰和性途徑傳播,但它一般無法單獨造成感染。
就是說,你很難「只」得丁肝。
它是乙肝病毒的「小跟班」,跟在乙肝病毒後面「打打殺殺」,負責擴大乙肝病毒的傷害。
不過,也不要輕視它——研究表明,當乙肝病毒合併丁肝病毒感染時,發生肝癌的風險比單純感染乙肝病毒高出2至8倍。
首先,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乙肝、甲肝和戊肝這三種病毒性肝炎。
對於「吃出來」的肝炎(甲肝&戊肝),我們要注意飲食衛生,使用乾淨餐具,不喝生水,不吃生肉,海鮮也最好煮熟後再吃。
對於乙肝、丙肝和丁肝,不僅要避免在不正規的地方進行不規範的輸血、美容、文身等操作,在性生活時也要注意採取安全措施。
最後,「肝炎病毒五兄弟」只是導致肝臟疾病的原因之一。
長期大量飲酒、脂肪肝、藥物損傷等,也會對肝臟造成損害,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最後,典哥送上一份護肝寶典,希望大家能夠遵守,保護自己的「小心肝」!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騰訊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