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後 擁有長壽體質的人往往有這5個表現

2025年05月12日 14:12 簡體 正體   評論»

劉阿姨今年59歲,退休後明顯感覺自己的身體不如從前了,之前一口氣上7樓不帶歇的,現在上個3樓都得中途停一會.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都有點認不出裡頭滿臉皺紋的人。

劉阿姨跟老友說起近況,老友安慰她精氣神那麼好,沒必要自己太大壓力,只不過是心理作用罷了。

但劉阿姨還是忍住嘆息:「哪還算什麼中年人,過了60後的這兩年,我就老得特別快,算是真的步入老年人群體咯。」

一、老人年齡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

根據世衛組織劃定的標準,年齡<64歲的都不屬於老年人群,進入65歲後才算真正步入了老年階段。而中國的劃分標準跟這個有所差異,中國一般是以60歲為分界線,超過60歲的都算做老年人。

不過,到60歲時,我們的身體的確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的研究人員在《自然·衰老》上發表的一項針對108名年齡25~75歲受試者為期6.8年的隨訪顯示,人體衰老冰不是勻速推進的,60歲作為關鍵節點,會經歷「斷崖式衰老」,也意味著正式邁入老年階段。

研究還發現,人在60歲之後出現問題的概率會明顯增加,這個年齡段是血栓、心頻發的高危時期;而且皮膚和肌肉在這個時間點也會快速衰老,肌肉質量的下降速度會被按下「加速鍵」;此外,到了60歲之後,身體的免疫系統、腎功能也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早在2019年,美國哈佛大學在《自然·醫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也指出,人體血漿蛋白質組在60歲之後會有明顯的變化,導致身體機能快速衰退。

此外,中醫認為60歲上下,體內真氣衰竭、筋骨退化,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養,這樣做可以幫助安穩地度過身體的多變期,還為日後有個強健的體魄打下基礎。

二、60歲後的老人,往往有這5種表現

許多老年人常感嘆「長壽靠命數」,但科學研究發現,健康長壽並非偶然,而是身體機能、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的綜合體現。尤其60歲後,身體會發出一些「長壽信號」,若您有以下幾種表現,恭喜長壽可期。

1、走路快

走路需要全身的關節和肌肉協調進行,走路速度快說明關節以及肌肉能量都比較健康,罹患疾病的幾率也會更低一些。

2、胃口好

年齡增加後,身體的消化能力會明顯下降,胃腸道功能也不如之前,很多老年人有胃口不好的問題。如果在上了年紀之後依舊胃口很好的話,說明消化系統相對健康。

3、手勁大

《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握力是衡量人體肌肉量的這樣指標,握力小、肌肉力量小的老年人未來10年的死亡風險較高。

無獨有偶,《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握力大小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癌症等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反比。

4、血管「乾淨」

「人與血管同壽」這句話相信很多人聽說過,血管幹凈時意味著體內的斑塊、血栓少。這類人發生心梗、腦梗的幾率很低,自然也更容易獲得長壽。

5、心態樂觀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樂觀的人活得長壽的幾率更高,且更有希望獲得85歲以上的超長壽命。樂觀的人可以調節自身的情緒和行為方向,可以更快從高壓以及困難中恢復過來,身心的健康程度都會得到改善。

三、避開4個「養生」誤區,小心越養越壞

很多老年人退休後會開始學習養生,但養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這幾個誤區一定要避開。

1、盲目吃養生

保健品對於長壽沒有直接幫助,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定不要通過保健品來防治疾病或是拒絕服藥。長期服藥大量保健品會對肝腎帶來較大負擔,甚至引起功能性損傷。

除了保健品外,濫用中草藥也是個很常見的問題。很多老年人迷信中草藥,認為純天然無副作用。但中草藥同樣是葯,是葯三分毒在中藥上也同樣適用,沒有適應症的情況下盲目服用中藥,很可能會導致藥物性肝腎損傷

2、補鈣越多越好

補鈣在大眾的心裡非常重要,很多老年人甚至覺得鈣補得越多越好,在日常會大量攝入含鈣食物+補劑。殊不知,大量補鈣不僅不能強壯骨骼,還會威脅健康!建議老年人及時去醫院檢查相關指標,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補鈣方式。

3、每天走一萬步

每日行走的步數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定,盲目日行一萬步會給膝關節帶來較大壓力,甚至會誘發功能性損傷。

4、喝湯進補

福建、廣東地區的人們都特別喜歡喝湯,尤其是長時間燉煮的老火靚湯。但這些湯內的嘌呤含量很高,經常攝入很容易導致痛風。其實燉湯的肉類營養價值會比湯高許多,日常一定不要只喝湯。

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儘可能到來的速度。

來源:39健康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