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麵包店,最好避開「這4類」麵包,烘焙師:只有不懂的人才會買

2025年03月16日 15:54 簡體 正體   評論»

麵包作為現代人早餐和零食的首選,因其便捷、多樣化的口感深受喜愛。然而,市面上的麵包並非都如表面那般健康誘人。烘焙師透露,許多看似美味的麵包實則暗藏「陷阱」,長期食用可能對健康不利。以下四類麵包尤其需要警惕,購買時務必擦亮雙眼。

第一類:假——偽裝的「健康陷阱」

全麥麵包因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常被視為減肥和健康飲食的代表。然而,烘焙師指出,市面上許多標榜「全麥」的麵包實則名不副實。真正的全麥麵包需以全麥粉為主料(佔比50%以上),且配料表中全麥粉應位列首位。

但商家為降低成本、改善口感,常在小麥粉中添加少量麩皮,並用焦糖色素染色偽裝成褐色,甚至額外添加糖和黃油,導致熱量不降反升。這類麵包不僅無法幫助控糖減脂,還可能因高糖高油成為肥胖的推手。

選購建議:查看配料表,避免選擇含「焦糖色」「小麥粉」為主料的麵包;質地應粗糙且能看到明顯麩皮顆粒。

第二類:肉鬆麵包——「肉鬆」可能只是豆粉

肉鬆麵包的咸甜口感讓人慾罷不能,但烘焙師直言,低價肉鬆麵包中的「肉鬆」多為大豆蛋白製成。真正的肉鬆需用鮮肉脫水加工,成本較高(約3斤肉出1斤肉鬆),而商家為壓縮成本,常以豆粉混合香精、色素和鹽調味,製成「肉味豆松」。這類「肉鬆」不僅營養價值低,還可能因高鹽高油增加負擔。

選購建議:價格過低(如5元以下)的肉鬆麵包需謹慎;觀察肉鬆質地,真肉鬆呈纖維狀,假肉鬆則呈粉末狀。

第三類:奶油麵包——植物奶油的反式危機

奶油麵包的香甜口感常讓人忽略其健康風險。烘焙師透露,為降低成本,多使用植物奶油(人造奶油),其含大量酸,長期攝入會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動物奶油雖健康,但成本高且易融化,因此商家更傾向選擇穩定性強、價格低廉的植物奶油。

辨別方法:植物奶油在常溫下不易融化,口感黏膩;動物奶油則質地輕盈,冷藏後更易定型。

第四類:水果麵包——光鮮背後的衛生隱患

點綴著鮮艷水果的麵包看似健康,實則暗藏問題。麵包店為節省成本,常使用罐頭水果或處理過的殘次水果。罐頭水果含大量糖分和防腐劑,而若儲存不當,易滋生細菌,甚至可能將腐爛部分切除後繼續使用。此外,水果與奶油、麵包的結合還會進一步推升整體糖分和熱量。

選購建議:優先選擇現切水果或果乾麵包;避免顏色過於艷麗或果肉出水的水果裝飾。

健康替代:自製古早蛋糕,還原食材本味

若想避開市售麵包的添加劑,不妨嘗試自製古早蛋糕。這款蛋糕以濕潤綿密的口感和簡單配料著稱,以下是詳細做法:材料:低筋麵粉90克、75克、牛奶60克、雞蛋6個、細砂糖70克、鹽1克。

步驟:

1.燙麵法:玉米油加熱至70℃(鍋底出現紋路),倒入過篩的低筋麵粉中攪拌均勻,加牛奶和蛋黃調成順滑麵糊。

2.蛋白打發:蛋白加鹽,分三次加糖打發至濕性發泡(提起打蛋器呈彎鉤狀)。

3.混合烘烤:將1/3蛋白霜加入蛋黃糊翻拌,再倒回剩餘蛋白霜中拌勻。倒入鋪油紙的模具,震出氣泡。

4.水浴法:模具放入注水烤盤,150℃烘烤60分鐘。出爐後倒扣放涼,脫模切塊。

此配方無添加劑,口感細膩,可搭配新鮮水果或堅果提升風味,健康又滿足。

麵包的選擇需兼顧口感與健康,避開「假全麥、劣質肉鬆、植物奶油和問題水果」四類陷阱。自製糕點不僅能掌控食材,還能享受烘焙樂趣。

來源:秀廚娘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