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精氣神,古人詩文話養生

2022年09月21日 17:45 簡體 正體   評論»

作者: 徐學平

中國的文人雅士自古以來便注重,所以先人留存於世的大量詩文中不少蘊含著

宋代詩人把梳頭作為養生之道,詩曰:「羽蟲見月爭翾翻,我亦散發虛明軒。千梳冷快肌骨醒,風露氣入霜蓬根。」詩人在皎潔的月光下,站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散開長發,頻頻梳理,將自己梳發健身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陸遊睡覺前經常用熱水洗腳,他在《劍南詩稿》詩中寫道:「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

又如,他不論多忙,每天念念不忘的是以熱水泡腳。對此,民國時候的張樹元在《養生詩歌序》中說:「文正(曾國藩)之取法先代者有二事: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腳。」洗腳按摩能促進各相關臟腑氣血運動,加速全身血液循環,起到強健身體的作用。

講究養生,強調養成良好的,保證充分的睡眠。睡眠是對大腦神經細胞的保護,也是肌體休息最好的方式之一。一首古詩曰:「花竹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睡眠實際上是調整大腦皮層張弛的過程,也是調整心境的好方法。睡眠安適,則元氣倍增。

養生更需養性,古人特別提倡氣量宏大,以保健康頤養天年。清代學者閻敬格有首《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命要去。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如人人都能將《不氣歌》作為養生座右銘,何愁不祛病延年?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Wise國際匯款匯率好費用低-可匯到銀聯支付寶微信

 來源:北京晚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