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萬人研究: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或無須擔心胃癌發生

2023年10月08日 8:43 簡體 正體   評論»

反流病是一種由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內所引起的病理癥狀或相關併發症,燒心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的臨床表現。既往研究數據顯示,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成人胃食管反流病率高達20%。如不及時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導致食管炎、食管潰瘍、食管狹窄甚至食管腺癌等一系列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值得一提的是,胃食管反流病是食管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有胃食管反流病癥狀的患者通常需轉診接受上道內鏡檢查,並評估是否存在性食管炎、食管上皮化生(即食管)等食管腺癌的粘膜異常前驅癥狀。不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上內鏡檢查通常顯示食管粘膜外觀正常(即「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這部分患者食管腺癌的發生風險是否會升高,目前尚缺乏可靠研究數據。

近日,《醫學雜誌》(THE BMJ)重磅發表基於人群的大規模隊列研究分析數據。該研究證實,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即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癥狀,但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結果正常)的患者相較於普通人群,食管腺癌的發病風險並未升高。也就是說,確診為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或許並不需要為了擔心食管腺癌的發生而接受長期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監測。

當前這項基於人群的大型隊列研究共納入來自丹麥、芬蘭和瑞典的486556例接受內鏡檢查的成人患者(>18歲)。研究中患者數據來源時間為198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其中285811例患者被納入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隊列,另外患有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200745例患者被納入驗證隊列。

分析結果顯示,在2081051人-年的隨訪期間(中位隨訪時間6.3年),285811例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共有228例(0.08%)患上食管腺癌。據此估算,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腺癌的發病率為11.0例/10萬人-年(標準化發病率比值為1.04;95% CI0.91~1.18),與普通人群食管腺癌的發病率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腺癌的標準化發病率比值並未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患者最常隨訪時間達到31年)而顯示出增加的趨勢(隨訪15~31年對應的標準化發病率比值為1.07;95% CI0.65~1.65)。

在驗證隊列中,研究人員還分析了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腺癌發病情況。分析結果顯示,在1750249人-年的隨訪期間(中位隨訪時間7.8年),200745例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共有542例(0.27%)患上食管腺癌。據此估算,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對應的食管腺癌發病率為31.0例/10萬人-年。

整體而言,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腺癌的標準化發病率比值升高(標準化發病率比值為2.36;95% CI2.17~2.57)。此外,分析結果還顯示,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腺癌的累積發病率也逐漸升高,這部分患者隨訪15~31年對應的標準化發病率比值達到了2.37(95% CI2.15~3.42)。

總體而言,基於人群的大規模隊列研究結果顯示,與普通人群相比,患有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食管腺癌的並未明顯增加,長期觀察數據也進一步支持這一發現。此外,與普通人群相比,內鏡檢查時確診為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其食管腺癌的發生率顯著升高。這一點也符合既往我們對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認知。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e葯環球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