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煮粥煲湯加點它,寒氣全趕跑!還能補腎健脾,腎虛、怕冷的人一定要試試
粥是人們很常吃的一種主食。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士雄在其食療養生著作《隨息居飲食譜》里稱,「粥飲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明代醫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介紹葯粥多達62種。體質不同的人,喝不同顏色的粥,能達到進補的功效。其實每一個季節都會有不同功效不同食材、藥材搭配的食補食療養生粥。
冬季滋補,所以各種養生粥基本都適合,但在春季就不同,因為人們在冬季消耗少,儲存多,還有專門滋補的功效食物,所以一到春季身體隨著氣溫的變化也隨之調節免疫功能。
有時候我們會感覺乏力,有時候會感覺頭暈,有時候感覺很餓但是沒有食慾,都跟季節變化有關,身體內分泌系統也在調整,身體不適偶爾發燒、口感、上火都是跟春季有關係,我們了解這些簡單的常識也就不必太在意,只需要做好疏肝理氣,保持良好的心情,享受春季的綠意盎然和清涼的花香。
驅寒暖身,喝紅色粥
冬天的寒氣,人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現手足冰涼、頭暈乏力、食慾減退等不適,此時不妨喝點紅色食材為主的粥來祛寒保暖。
比如:紅豆,紅棗,枸杞粥,這三味食材都可以補益氣血,紅豆和紅棗還有助於補鐵。
注意:有實熱和上火癥狀的人要少喝,因為這類粥偏溫補
食譜推薦:
紅棗枸杞紅豆粥
1
做法:準備紅豆、枸杞、紅棗適量;把紅棗、枸杞和紅豆用清水洗凈,浸泡兩個小時,然後清水煮沸;加入去殼留肉的桂圓,大火煮沸,文火燉1個小時;最後加入適量冰糖即可。
補腎益氣,食黑色粥
中醫認為「陽虛則外寒」,比如腎陽虛的人就特別容易怕冷,這類人天氣寒冷的時候更應該重視補腎益氣。飲食上,可以喝點「黑色粥」。
比如,黑芝麻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等功效,還有黑豆、黑米等,可以放一起熬成粥食用,對初春養生甚有助益。
食譜推薦:
三黑粥
2
做法:黑米50克,黑豆20克,洗凈,提前浸泡一晚,加15克黑芝麻一同熬粥。可按照個人口味加入核桃仁、百合、冰糖等。
*禁忌*:腎功能不全者、慢性腎病患者不宜食用。
養胃健脾,煮黃色粥
很多人容易出現脾胃虛寒的癥狀,可以試試小黃米南瓜這種黃色粥。
此粥能溫補脾胃,增強人體抵抗力,其所含營養能快速被人體所吸收,及時補充能量。
南瓜所含的果膠還能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癒合,並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食譜推薦:
南瓜小米粥
3
做法:準備南瓜250克,小米適量。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洗凈,一起浸泡半小時後,熬煮至軟爛即可。愛吃甜的可以加點糖,不過別加太多。
潤肺止咳,熬白色粥
人們容易受涼感冒,加上常在暖氣房裡待著,進進出出,冷熱交替,可能誘發咳嗽等癥狀。
而且此時相對乾燥,中醫認為「燥邪傷肺」,此時應喝一些具有潤肺止咳功效的白色粥,如銀耳百合蓮子粥。
其實不只是春季,任何季節都很適合,只是春天更好,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有養血補肝、補中益氣,滋腎暖胃、增強機體免疫力。紅豆是瘦腹瘦腰補心減壓力的聖品,銀耳含增加免疫力、降血壓、降血脂的多糖,百合清肺美白潤膚。
食譜推薦:
銀耳百合粥
4
做法:準備蓮子15克、百合30克、銀耳10克,冰糖適量。將銀耳、蓮子泡發,與百合、冰糖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水開後小火煮約1小時至湯濃即可。
利水滲溫、健脾祛濕
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食譜推薦:
茯苓粥
5
材料:粳米、茯苓粉、鹽、生薑。
做法:取粳米100克,淘凈;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調至武火將水燒沸,水開後轉用文火熬至糜爛,然後加入鹽、生薑粒若干,攪勻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據口味可加入紅糖。功效:長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滲溫、健脾祛濕的功效,對於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療效。
滋陰潤燥、舒肝養血
菠菜是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菠菜是養肝的好食材,菠菜粥具有養血止血、斂陰潤燥、通利腸胃的作用,適合平時血虛腸,慢性便秘、習慣性便秘以及痔瘡便血、小便不利、高血壓引起頭暈等患者食用,
食譜推薦:
菠菜粥
6
材料:粳米、茯苓粉、鹽、生薑。
做法:取菠菜、粳米一起熬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食鹽,調味品即可。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