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得癌症,醫生提醒:洗碗時幾個壞習慣,看看佔了幾個?

2024年07月21日 16:45 簡體 正體   評論»

飯後幫媽媽洗碗的小劉,看到廚房見底的瓶子,兌了點水將清洗乾淨了。

上網買洗潔精時正好趕上促銷活動,小劉便下單了一箱想著囤些貨。

結果到貨後卻被媽媽說落了一通:「我最近看網上說洗潔精會,之後咱家裡還是不用洗潔精了,就用熱水洗碗吧。」

小劉哭笑不得:「媽啊,網上有些信息不能信,洗潔精咱用了這麼多年也沒見有什麼問題,好端端的怎麼忽然就致癌了呢?再說了,沒有洗潔精碗筷得多臟啊。」

那長期用洗潔精洗碗,真的會危害並致癌嗎?

一、天天用洗潔精洗碗,真的有毒致癌嗎?

人們擔心洗潔精有毒主要與其中的「表面活性劑」有關,洗潔精中的表面活性劑一般是脂肪醇醚硫酸鈉、烷基苯磺酸鈉等物質,是洗潔精中除水分外含量最高的一種,正是由於有這種物質才能洗乾淨碗。

有人擔心攝入洗潔精中殘留的活性劑會中毒,但有研究發現達到中毒的效果,需要一個體重60千克的人至少喝掉一大桶不稀釋的洗潔精才可能,平時基本沒有可能達到,實在擔心的話多衝洗幾次餐具即可。

網上有不少報道稱:有些洗潔精中,使用後會增加致癌風險。那洗潔精中為什麼會出現

清華大學化學博士孫亞飛表示:傳統的洗潔精中除了表面活性劑,還有水分、香精等物質,但很容易由於甲醛能防腐殺菌,因此不少低端洗潔精就會在其中添加甲醛。

針對洗滌劑國家出台了國家標準GB19430.1,不過在1994年時被稱為《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準》,其中並沒有涉及甲醛的一些規定。

直到2015年標準大幅度調整,才增加了甲醛、甲醇等的標準規定。標準中將洗滌劑分為A類和B類兩種,A類中甲醛和甲醇的含量不超過0.05%,可以直接清洗食品,B類甲醛和甲醇含量不超過0.1%,用來清洗餐具。

事實上,只要購買正規品牌生產的洗潔精,那出現甲醛超標的可能性很低,無需過於擔心!

浙江醫院腫瘤科副主任江皓主任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中真正要避免使用的是這幾種洗潔精,長期使用不利於身體健康!

1、濃香型洗潔精

有些人喜歡買香味濃的洗潔精,覺得洗完餐具味道好,但香味太濃的洗潔精中可能會有劣質香精,經常聞這種味道可能會刺激呼吸道,誘發呼吸困難、噁心等癥狀。

2、散裝型洗潔精

很多散裝洗潔精都是三無產品,可能存在細菌、PH值超標的現象,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餐具越來越臟。

3、渾濁、分層的洗潔精

正常的洗潔精應該是透明不分層的,如果洗潔精分層渾濁,多是變質的表現,最好及時扔掉。

二、碗沒洗對病從口入,這幾個壞習慣要不得

餐具洗不好可能會導致病從口入,如果餐具不徹底清洗、消殺,那就可能會滋生細菌、病毒,並大量繁殖,進入人體後就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如果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殘留,就可能引發腹瀉等癥狀,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可能引發腹脹、上腹部不適等癥狀,甚至發展為胃癌。

洗碗看似是一種簡單的家務,但其實洗碗也講究方法,這幾個洗碗習慣可要不得!

1、飯後習慣堆疊碗

不少人習慣飯後將碗碟堆在一起洗,但這樣的做法會導致洗涮工作量增加,甚至可能引發交叉感染。建議飯後要將有油和沒油的餐具分開放,記得清洗碗底,油多的可以先用廚房紙擦擦再清洗。

2、洗碗布不幹凈

中國家庭廚房衛生調查白皮書》顯示:抹布中會有白色念珠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存在,洗碗布不幹凈會導致餐具再次污染。建議抹布要專布專用,每次用完放在通風處晾乾。

3、碗筷長期不消毒

餐具洗完後最好放到消毒櫃中消毒,或者煮一大鍋水將碗筷煮幾分鐘,並且要定期更換餐具。

4、洗潔精不稀釋

不少人喜歡將洗潔精直接倒在餐具上用,這樣會導致洗潔精用量超標,時間長了可能會堆積有毒化學物質,導致免疫力下降,最好稀釋後再用。

5、洗後不控水

餐具洗完後不控水會滋生細菌,建議洗碗先在瀝水架上晾乾再放入碗櫃中。

三、洗潔精分兩類,為了安全可以這樣用洗潔精

2016年開始實施的《GB14930.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洗滌劑》將洗潔精分為A類和B類兩種。A類可直接用來清洗食品,B類則用來清洗餐具和容器等。

國標規定要在產品最小銷售包裝上標明產品的類別,A類產品可標誌為「可直接接觸食品」!

圖源網路

西安開米研發中心主任高歡泉提醒:餐具洗潔精不宜清洗果蔬,雖然果蔬清洗劑和餐具洗潔精清潔原理相同,但果蔬清洗劑強調去除殘留農藥,而餐具清潔精主要用來去除油污,最好不要將兩者混用。

平常要學會安全使用洗潔精,清洗時最好佩戴手套再清洗,另外不好去除的油污可以用熱水沖洗下後再用洗潔精,洗潔精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洗潔精遺留,進入人體。

網傳洗潔精有毒會致癌,人們更是將矛頭指向表面活性劑和甲醛,但其實一般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正常使用是安全的。

盡量不要選擇散裝洗潔精、太香的洗潔精及已經渾濁分層的洗潔精,還要養成正確的洗碗習慣。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