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吃出來的! 日本抗癌名醫親授6招防癌

2024年10月04日 21:33 簡體 正體   評論»

位居台灣民眾死因榜首高達42年,究竟癌症是否能夠預防?癌症中山祐次郎指出,其實癌症也是「生活習慣病」的一種,從飲食、運動、、喝酒、壓力等生活習慣誘發,但同時也能事先預防,並分享6個預症的方法,包括注意飲食,少鹽分、多吃蔬菜與水果,並建議戒煙,且「避免吸入他人的」。

中山祐次郎在《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書中提到,癌症大多是因遺傳因子受損而引發的疾病,但「癌症也算是一種生活習慣病」,簡單來說就是日常飲食習慣和抽煙喝酒、生活壓力等,因此發病的疾病統稱。生活習慣病也包含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在內。

而中山祐次郎也分享6個現在就能立即行動,以的做法。他坦言,自己也不能完美執行所有項目,但大家不妨從能做到的部分開始試試看,再循序加入其他項目。

預防癌症的6個方法:

1.戒煙。

2.避免過量飲酒。

3.注意飲食內容(少鹽分、多吃蔬菜與水果、避免過熱)。

4.養成運動習慣。

5.不過胖也不過瘦。

6.檢查是否感染肝炎等病毒。

中山祐次郎特別提到,抽煙者會高出1.5倍罹癌風險,或許沒有抽煙的人會認為「這跟我無關」。根據研究結果指出,要預防癌症,首先建議抽煙的人戒煙,而沒抽煙的人則是要避免吸入他人的二手煙。一般人認為,只有煙經過的路徑才會有罹癌風險,包括肺癌或口腔,但事實上不只這些,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胰臟癌、乳癌等癌症也都與抽煙有關。

另外,切記避免吸入他人的二手煙,比如老公在室內抽煙,老婆就會跟著吸入,這就稱為「被動吸煙」。而被動吸煙的人罹患肺癌的危險性,比沒有被動吸煙的人高出1.3倍。這份報告是經過9項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極具公信力。

中山祐次郎表示,以身為癌症專家的立場來看,抽煙的人就是不斷吸入「癌症之源」,如同嘴上明明說不想出車禍,卻閉著眼睛闖紅燈過馬路的人一樣。有些人能夠幸運逃過一劫,但為何不打從一開始就小心,等到綠燈再過馬路呢?

另外,中山祐次坦言,外科醫生都很討厭抽煙的人,外科醫生之中,甚至有人主張「不能戒煙就延後手術,或乾脆不要幫他開刀」。但除了上述原因,抽煙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抽煙者術後比較多痰,經常會咳嗽,由於腹部會使力,導致剛縫合的傷口更加疼痛。

來源:TVBS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