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以油養膚」,真有用還是「智商稅」

2025年01月28日 11:05 簡體 正體   評論»

冬天天氣乾燥,皮膚也緊繃繃的,成了重要的課題。很多人都知道保濕要「補水」,但你聽說過「補油」嗎?

近些年,「以油養膚」的概念非常流行,它真的有用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以油養膚」,是什麼「油」?

在討論「以油養膚」之前,我們先要明確,這裡的「油」,指的是什麼。

首先,不要去廚房尋找品。如果說要用豬油、菜籽油來護膚,那肯定是錯誤的。之前網上曾經火過一段時間的「護膚」,也並不正確。因為有研究發現,橄欖油的油酸結構對皮膚屏障功能有破壞。

常見的用於護膚的油類物質有這2類:1

例如椰子油、荷荷巴油等,它們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能夠滋潤皮膚,減少乾燥和緊繃感。這些油在護膚過程中有助於舒緩皮膚、改善肌膚質感。

2

尤其是,這是一種特別有效的保濕成分,主要是起到封閉的作用,可以極大地減少水分散失。

此外,還有一種有機化合物——二甲基硅油,它不是經典的油類物質,但有保濕作用和皮膚調理作用,能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水分蒸發,同時提供光滑的觸感,在洗髮產品和護手霜中比較常用。

網路截圖

某護手霜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二甲基硅油的另一種叫法,實際是同一種物質。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以及,還可以複習一下前兩天講過的知識點,甘油,雖然名字帶有油,但實際上不是真的油,而是一種多元醇化合物,一種無色、無臭、有甜味的黏性液體,化學式為C3H8O3。

「以油護膚」的原理是什麼?

真的有用嗎?

有人可能會問,「皮膚出油」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困擾,怎麼還有「用油護膚」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說明~

人類皮膚本身就有不少的油類物質(或者說成「脂質」),皮膚細胞好比磚塊,而油類物質好比磚牆之間的砂漿,在皮膚乾燥時,油類物質也會減少。使用額外的護膚油可以幫助我們恢復被剝離的脂質層。脂質層恢復,皮膚屏障重建,就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分流失,避免進一步乾燥和後面一系列的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有的油類物質有保濕作用,但很多時候,它們都不宜單獨用來保濕,尤其純的或者高濃度的植物油。

具體原因如下:1.油類物質本身並不含有水分,它們不能直接增加皮膚的水分含量,換個說法是,它們無法直接為皮膚提供「水合作用」。如果只依賴油類,皮膚可能依然會感到乾燥或緊繃,尤其是在極乾燥的環境中。

2.過多使用油可能會加重痘痘、引發馬拉色菌毛囊炎等問題,因為痘痘就是和皮膚油膩有關係,而以油脂為食的馬拉色菌會更容易因此而加速繁殖。

3.某些油類(如礦物油或重質植物油)可能不容易被皮膚吸收,長時間停留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感覺油膩、沉重。

4.油類對皮膚的保護作用有限。雖然油類能夠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防止水分流失,但它們本身並不會提供滋潤、修復或抗氧化等額外的保養功能。因此,單獨使用油類可能無法滿足皮膚的全面保濕需求。

因此,要想獲得理想的保濕效果,單純指望護膚油「以油養膚」肯定是不夠的。而應該根據個人的膚質、環境以及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保濕產品。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保濕產品應該怎麼選?

一款好的保濕產品,應該不拘泥於是不是含有油類物質,而是在於它的功能,比如為皮膚提供足夠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並保持皮膚的柔軟、光滑和健康等等。

通過檢索文獻資料,我們梳理總結出了以下5個保濕產品的挑選技巧:1了解自己的膚質

➡️乾性皮膚:乾性皮膚往往缺乏足夠的水分,容易感到緊繃和乾燥。對於這類膚質,選擇含有高效保濕成分的產品非常重要,如透明質酸、甘油等。含有植物油或蠟質成分(如荷荷巴油)的產品也適合乾性皮膚,可以幫助鎖住水分並滋養皮膚。

➡️油性皮膚:油性皮膚往往油脂分泌過多,但水分可能不足。此類皮膚應選擇輕盈配方的保濕產品,比如乳或者乳液質地的產品。

➡️敏感性皮膚:敏感性皮膚應選擇無香料、低敏性的保濕產品,避免含有酒精、香精等成分。理想的保濕產品應具備修復屏障、舒緩肌膚的功能,如含有神經醯胺、甘草酸、燕麥等舒緩成分的產品。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查看成分列表

選擇保濕產品時,查看成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幾類成分具有顯著的保濕效果:透明質酸:能夠強效吸水,為皮膚提供深層水合,增加皮膚的彈性和光澤。

甘油:常見的保濕成分,也是特別經典的吸濕劑,特點是幫助吸收並鎖住皮膚表面的水分。神經醯胺:有助於恢復皮膚屏障,減少水分流失。

植物油(如荷荷巴油等):能夠深層滋養並鎖住水分,尤其適合乾性皮膚。

角鯊烯:具有鎖水效果,常用於修復皮膚屏障。

氨基酸類成分:能夠幫助維持皮膚的水合作用並增強皮膚的柔軟度。

另外,需要避免的成分包括過多的香料、酒精、刺激性化學成分等,特別是對於敏感皮膚,避免使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成分。

3考慮季節和氣候

➡️乾燥季節(如冬季):在氣候寒冷或乾燥的季節,保濕產品應選擇厚重、滋潤的配方,如含有凡士林、蠟質成分的保濕霜,能夠在皮膚表面形成屏障,防止水分流失。

➡️潮濕季節(如夏季):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可以選擇清爽的水基產品,比如乳液,避免使用過於油膩的保濕產品(比如凡士林),以免增加皮膚的負擔。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4品牌和口碑評價

選擇相對知名品牌的保濕產品,這通常更有保障,尤其是那些經過臨床驗證和靠譜專家推薦的品牌。

了解其他用戶的評價和反饋,尤其是同類膚質的人群的評價,可以輔助判斷產品是否適合自己的皮膚需求。

5使用體驗與效果

客觀來說,沒有某一款產品是最好的。因此,在選擇保濕產品時,沒有標準答案,個人的使用體驗也非常重要。適合自己的(並且安全、沒異常皮膚反應的),就是好的產品。

如果長期使用後皮膚的乾燥癥狀有所改善,說明產品的保濕效果是有效的。反之,如果皮膚依舊感到乾燥或緊繃,可能需要更換保濕產品了。

最後總結一下,並非所有油類都適合直接用於皮膚,「油」≠「保濕」和「護膚」,正確的保濕策略應是多元且綜合的。選擇保濕產品時,我們應摒棄對單一油類的執著,依據自身膚質、環境變化以及皮膚的實際需求進行挑選。

來源:科普中國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