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常見好物 降恐怖腸癌風險!研究揭「最低攝取量」
美國麻州綜合醫院與布立亨婦女醫院的研究顯示,長期食用優格可降低特定類型的大腸癌風險,特別是雙歧桿菌陽性近端大腸癌。這項研究分析了超過15萬人的健康數據,發現每周食用兩份(約340克)優格的人,罹患該病的風險降低20%。研究人員認為,優格可能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來減少癌症發生率,但強調高危人群仍需定期篩檢,單靠食用優格無法完全避免患癌風險。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腸道微生物》期刊。
多吃優格有益腸道健康。美國近日發表的研究顯示,長期食用優格有助於降低近端大腸癌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都知道優格有益腸道健康。美國科學家從追蹤至少30年的研究資料分析發現,長期食用優格有助於降低特定類型的大腸癌風險,不過,每個星期必須吃足量的優格才行。
綜合美國雜誌「婦女健康」(Women’s Health)、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這項由麻州最大醫療體系「麻州綜合醫院暨布立亨婦女醫院(Mass General Brigham)主持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食用優格能夠改善腸道微生物群,攝取量愈高,愈有助於降低大腸直腸癌之中的「雙歧桿菌陽性近端大腸癌」(Bifidobacterium-positive proximal colon cancer)發生率。此症發生在右側大腸(人體右側),在各種大腸直腸癌之中惡性率高,更為致命。
近端大腸癌存活率較低
在美國,大腸直腸癌在男女癌症死因分別居於第三、第四名,而且年輕化趨勢近年持續,55歲以下患者1995年至2019年確診率翻倍,佔新增病例2成。
近端大腸位於人體右側,亦即大腸的前段到中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這項研究使用全美健康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HPFS)與護理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NHS)2大前瞻追蹤研究數據。研究團隊分析15.1萬餘人的醫療飲食紀錄,其中女性逾10萬人、男性約5.1萬人,NHS、HPFS各從1976年、1986年開始追蹤,受調者透過問卷回報生活方式、疾病結果,調查項目之一就是原味優格、調味優格與其他乳製品的每日平均攝取量。
每周必須吃多少?
研究人員從中找出3079名腸癌患者與組織樣本,其中1121人有腫瘤組織雙歧桿菌DNA資料,346例(31%0)為雙歧桿菌陽性,775例(69%)陰性。研究過程雖未觀察到長期食用優格與整體腸癌發病率之間的顯著關係,但與雙歧桿菌陽性腫瘤之間的確有關聯存在,每星期攝取優格2份以上的受調者,發病率降低20%,亦即雙歧桿菌陽性的近端大腸癌發生率較低。
要吃多少優格才可能見效?研究發現,「1份」是6盎司,也就是每周至少要吃12盎司(約340克)優格。值得注意的是,原味優格比加了糖的優格更好。
研究團隊推測,長期攝取優格很可能改變包括雙歧桿菌在內的腸道微生物群,藉此降低近端大腸癌發生率,但需要結合基礎科學與人口健康研究進一步鑽研,方能得出更加確切的結論。高風險族群仍就應該定期篩檢並向醫師諮詢,單靠吃優格不代表一定能避免腸癌上身,但研究顯示多吃優格是安全之舉,即使數據仍處於初期階段仍極具意義,每周吃幾盒優格是很好的保健投資。研究成果12日發表於國際腸道菌研究雜誌《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