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患流感去世,比大S更讓人警醒

2025年02月18日 9:48 簡體 正體   評論»

01

如果不是《新周刊》那篇文,

女編輯吳玉燕的逝去,

並沒有太多人知道。

2月15日,吳玉燕去世的第11天,

她生前的老東家《新周刊》,

在公眾號刊發了一篇文章:《無聲守望<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文章以素簡深情的筆觸,

描述了在《新周刊》

擔任16年校對編輯的吳玉燕,

已於2月4日去世的噩耗。

圖源《新周刊》

她是二胎媽媽,

二胎孩子剛滿1周歲;

今年1月,

她確診嚴重的甲流合併乙流;

患病10天後,她轉進ICU,

但病情急劇惡化,她猝然離世;

同事和讀者都無法接受這個噩耗,

明明過年前還和她一起工作,

還看她校對的最後一期雜誌;

她工作16年,

是單位的老黃牛,

樸素,正直,低調,嚴謹,

身上有股文字編輯

所必不可少的較真與執拗;

她因工作性質經常上夜班,

生前微小且樸素的願望,

不過是能像正常人那樣,

能早早乘上傍晚的地鐵回家……

02

帶來的死亡,如此兇殘。

沒有異國旅遊,

沒有明顯基礎疾病,

但41歲的女編輯吳玉燕,

沒有比48歲的更幸運。

同樣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她,

也被永遠留在這個料峭的春天裡。

但。

吳玉燕的逝去,

因更靠近普通人,

也更具有警示性。

大S本身的明星效應,

還有她兩段婚姻里自帶的bug,

讓人們陷入情感議題的討論中,

無暇凝視死亡本身——

這一場從異國到中國

從冬天到春天的流感,

其實正在奪走更多

無辜且沉默人群的性命。

但昨日,

吳玉燕去世的消息登上熱搜後,

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

自媒博主和熱心網友,

以專業知識和親證親悟,

科普甲流和乙流的兇猛,

強調流感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注射的必要性,

以及有低下

或有基礎疾病家人的人們,

當如何當好家庭的守護神。

這是普通人吳玉燕,

以猝逝背影,

留給我們的禮物:平凡的她,

如我們同事,

像我們朋友,

似我們鄰居。

所以才讓平凡的我們,

如實如是地回到

「逝去和追思、流感和防治」本身,

去認識病毒,提高警惕,

直面隱患,未雨綢繆。

03

其實,

早在吳玉燕患流感去世前,

就有一位叫梁佑誠的男演員,

因身患流感,在大晚上,

不幸離世。

年僅27歲。

梁佑誠是四川人,

參演過《卿卿我心》,

《唐女小霏》、《幻樂森林》等古裝劇。

知情人透露,

梁佑誠一開始

以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

身體出現極度不適後趕赴醫院。

但到醫院後,

病情依然迅猛發展,

直至搶救無效離世。

入侵了他的中樞神經,

導致猝死。」

梁佑誠逝於2月1日。

比大S去世,

還要早一天。

因他不出名,

訃告發出後恰好大S去世霸屏,

故並沒有太多人關注。

如今回首,不禁感慨:普通人和小角色的悲歡,

才是大眾最該端詳的參照物。

因為你我皆凡人,應憐草木青。

04

昨日臨睡前,

又看到32歲

石召君病逝的消息。

石召君是中國計量大學的老師,

曾在南開大學攻讀碩博。

她是2月8日猝然離世的。

她在老家山西的親朋說,

病逝之前,

她還在積極籌備自己的婚禮。

令人扼腕的是,

這個是「全村第二個博士」的女孩,

12歲時父母因意外事故不幸雙亡。

她和弟弟是奶奶撫養長大,

靠當地政府的救助和補貼,

一路苦讀一路優秀。

關於她的病因,

我查了很多新聞報道,

均未公開披露。

只是在一個知情人的帖子里,

看到殘忍的兩個字:「肺癌。」

帖子下,不少人接龍回復:「新冠肺炎後,

身邊不少人的肺都不好,

感覺大家的免疫力也大不如從前了。」

普通人沒有那麼多科學嚴謹的數據。

普通人只能從自身親歷的生活出發,

去感知問題和世界。

恰恰是這種粗糙鮮活的認知,

反而充滿了可信度和警示力:經過疫情三年的耗損,

我們都元氣大傷。

這,

或許也是吳玉燕、梁佑誠、大S,

以猝然離開的背影,

留給我們的共同忠告:●不要輕視這場流感。

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

攜帶著兇險的病毒。

●身體出現不適,

萬萬不要拖延大意。

不管是什麼時間,身在何處,

都要及時就醫。

●哪怕沒有基礎疾病,

也不要過分自信。

我們都處於

「後疫情時代」的後遺症里,

都是免疫力降低的倖存者,

記住這一點。

●不必過分恐慌,

但要堅固這個認知:當下的每一天,

務必去聆聽我們自己肉身和心靈

所發出的種種信號,

誠實地遵從自我的秩序和節奏,

把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

人生無常,免疫為王;

向內修行,歲歲安康。

來源:拾遺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