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後,每天堅持步行1小時,或可延長壽命

2024年12月01日 13:23 簡體 正體   評論»

在繁忙的生活中,很多人發現自己大部分時間已經被工作、學習以及各種瑣事所佔據,很難挪出時間進行規律的運動:早上起不來或者有早八;午休時間太短又不適合運動;晚上則是剛下班或下課,身心疲憊,還是癱著更為舒服。

但老話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僅是提升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更是延命的重要手段。(WHO)推薦,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的高強度活動,這對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也顯示,運動具有諸多益處,包括降低疾病發病率和死亡風險,無論強度和年齡如何,較高的運動水平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由此,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既簡單又有效的健身方式。

近日,格里菲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醫學雜誌(BMJ)子刊《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了研究成果,結合具體數據來探討體育運動對的積極影響。研究顯示,40歲以後,對於運動量最小的人,每天以4.8公里/小時的速度步行111分鐘,或同等運動量的其他運動,或可將壽命延長11年。換算成小時,每天步行一小時,可使壽命延長169分鐘(2.8小時),尤其是是對於不太運動的人而言,即使每天多步行半小時,也好處多多!

這一發現突顯了體育鍛煉在健康和長壽中的關鍵作用。

研究背景與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基於2003-2006年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資料庫中40歲以上人群的體力活動數據、國家衛生統計中心2017年死亡率數據以及口普查局2019年的人口數據,創建了一個預測模型,分析了體育活動和壽命的關係。這裡談到的體育活動涵蓋了一切能引發能量消耗的身體運動,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通勤、做家務、休閑娛樂以及專門的游泳、跑步、健身等運動訓練。

根據運動水平,將參與者分為4組(Q1-Q4),從最不活躍到最活躍。其中,最活躍的人運動量相當於每天以4.8公里/小時的速度步行160分鐘(成年人的平均步行速度大約在4到6公里/小時之間)。

表1:平均總體力活動

運動真的有助於長壽

結果顯示,2017年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8.6歲。

●其中,對於最不活躍的人群(Q1):如果繼續保持最低的運動量,預期壽命將減少5.8年。

●對於中等活動量的人群(Q2):如果增加到中等活動量,預期壽命將增加0.6年。

●對於較高活動量的人群(Q3):如果增加到較高活動量,預期壽命將增加3.5年。

●對於最活躍的人群(Q4):如果所有人都能達到最活躍的水平,預期壽命將增加5.3年。

圖1:按年齡劃分的美國平均預期壽命

如果Q1人群想要得到Q4人群的健康益處,則需要相當於每人每天額外步行111.2分鐘。這種每日劑量的體力活動將使預期壽命延長10.9年,每增加一小時的體力活動將平均延長壽命169.1分鐘。

依此類推,如果Q1人群想要得到Q2人群的健康益處,人們每天需要額外的28.5分鐘步行,每小時增加約6.3小時的壽命。從Q2到Q3則需要每天需要多走27.8分鐘,每走一小時,壽命就會增加近3小時。Q3到Q4則需要55.0分鐘步行,步行一小時可以延長不到一小時的壽命。Q2到Q4則需要82.8分鐘步行,平均每步行一小時可延長4.6小時的壽命。

表2:低活動量的人在運動到高活動量水平時獲得的益處

綜上所述,運動帶來的健康益處遠超以往的想像,這項研究證明了運動對預期壽命的巨大影響,如果讓40歲以上人的運動水平都像最活躍的人一樣,可以讓這一群體的平均壽命增加11年。

小結

想像一下,我們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走走,就像是在給我們的生命「充值」。走路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宇宙,血液循環加速,各個器官都在歡快地「工作」。所以,朋友們,別再猶豫啦!約上家人或三兩好友,出門走走吧~現在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也是在為未來的健康和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哦。

但!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只要拚命運動就好啦?研究人員在最後強調了這只是一項觀察性研究,還不能完全確定運動和延壽之間就是絕對的因果關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運動的確有助於健康及長壽。

來源:生物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