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讓人快樂 但大腦會瞬間變老
終於到了過年假期。對於有些人來說,這是難得可以盡情熬夜的幾天,整宿不睡也不用擔心。有些平常不怎麼熬夜的人,也因為過年守歲而通宵達旦。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受:熬完一宿,身體很疲憊,精神卻很亢奮?
2023年,神經科學家揭秘了「熬夜的快樂」。發表在權威期刊《神經元》(Neuron)的一項研究,通過小鼠實驗表明,短暫的急性睡眠不足,也就是難得熬個通宵,可以產生持續數天的強效抗抑鬱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美國西北大學的科研人員設計了一種溫和的方式干擾健康的小鼠,使其經歷一個「不眠之日」(小鼠晝伏夜出,與人類的晝夜節律相反)。隨後,研究人員使用光遺傳學、基因編碼的化學遺傳學等前沿技術手段,檢測了小鼠腦中的神經元活性。結果發現,在前額葉皮質等幾個特定的腦區,經過暫時性的睡眠不足後,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會變得更活躍,釋放更多的「快樂激素」多巴胺,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也隨之變強。這些變化讓動物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保持著更高昂的情緒!
儘管這一研究表明了偶爾通宵可以增加積極的情緒,但以犧牲睡眠換來的快樂是短暫的,熬夜產生的有害影響是多方面的。
2023年,《神經科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euronscience)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只要一晚不睡,大腦就會在第二天瞬間變老。
圖片來源:123RF
這一結論來自德國神經科學與醫學研究所對人類志願者的數據分析。研究人員藉助了機器學習演算法,根據腦容量、腦脊液等多個指標判斷大腦的狀態。隨後,研究人員收集了睡眠實驗參與者的相關數據。根據機器演算法的判斷,經歷一整晚不睡覺(用科學術語來說是急性完全睡眠剝奪)的志願者,第二天的大腦年齡就比之前大了1~2歲!
無獨有偶,另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論文做了類似的評估,但改用不同腦區之間的網路聯繫作為判斷大腦狀態的依據。研究人員同樣發現,只需一晚不睡,神經網路模式的特徵看起來就比之前老了4歲左右。
大腦的這些變化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睡眠不足會讓我們感覺大腦發懵。不過好消息是,這些研究同時顯示,第二天及時補覺能夠逆轉這種異常。
圖片來源:123RF
但熬夜不止是讓大腦「發懵」,睡眠不足還會讓身體「發炎」。
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2024年度的精選論文(Best of2024)中,有一篇關於睡眠的論文就揭示了睡眠不足導致嚴重細胞因子風暴的機制。在這項研究中,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通過小鼠實驗證明,急性睡眠剝奪後,血液中的促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會迅速積累。而在連續4天嚴重睡眠剝奪(95%以上的時間不能睡)後,高達70%以上的小鼠最終死於細胞因子風暴誘發的多器官衰竭。
據負責這項研究的張二荃教授介紹,6小時的睡眠剝奪就會出現免疫過度激活/炎症反應(在我們身上就會表現為所謂的『上火』)。
即使熬得沒有那麼狠,只是比平時少睡幾個小時,連續多日也會帶來問題,比如發胖。
2022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發表了一項臨床試驗結果:在每晚只睡4個小時的情況下,2周就會讓腹部堆積的脂肪明顯增加。
圖片來源:123RF
參與這項隨機交叉對照臨床試驗的是12名19~39歲的健康志願者。整個試驗過程中,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原名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檢測了參與者的熱量攝入和消化、體重變化、脂肪分布情況,發現參與者在睡眠限制(每晚只能睡4小時)的幾天里,平均每天攝入的能量增加了308 Kcal,與此同時能量消耗沒有明顯改變。在短短2周後,雖然參與者的體重只是輕微增加,但腹部脂肪增加了約9%,內臟脂肪增加了約11%。
更重要的是,這種發胖趨勢還會持續。當參與者恢復為每晚9小時的睡眠後,能量攝入和體重有所恢復,但內臟脂肪還在繼續增加。換句話說,至少在短時間內,補覺都不能逆轉內臟脂肪的堆積,難怪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出現肥胖、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疾病。
在假期,還有些人屬於平時睡不夠、放假狠狠補,每天睡上十個小時甚至更多,睡到昏天黑地。那麼,這種報復性的補覺有用嗎?
圖片來源:123RF
2023年,《睡眠健康》(Sleep Health)期刊上有項研究在分析了數千名成年人的健康數據後發現,工作日睡眠不足的人,周末補覺超過2個小時,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降低相關。
然而,2022年發表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綜述,綜合分析了過去20年里在人體和動物中開展的睡眠研究後得出結論:長期睡眠不足時,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可能是持久的,無法完全通過補覺恢復。證據還顯示,長期睡眠不足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不僅如此,睡得太久也不是好事。2018年《睡眠》(Sleep)雜誌發表的一項萬人大型研究表明,睡眠過多同樣會影響大腦功能!研究人員將睡眠時間與認知功能進行比較後發現,超過最佳睡眠時長的人,每天睡的時間越久,短期記憶力、邏輯能力、語言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總體評分下降得越明顯。
而最佳睡眠時長,正如我們早就知道的那樣,成年人介於每晚7~8小時。
儘管假期不用打卡、沒有早八,理論上可以想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睡,想睡多久睡多久。然而假期總會結束,有研究指出,報復性的補償睡眠會讓假期之後重新開始的工作周期變得更困。因此,每天規律睡眠,才是最適合假期的睡眠模式。
來源:學術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