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能讓血管破裂的動作,你每天都在做

2025年02月28日 12:17 簡體 正體   評論»

有調查發現,91%的承認自己會經常。緩解鼻子癢、清除鼻屎,或者可能只是因為無聊,久而久之,挖鼻孔成了一個下意識的行為。

這個很多人常做的動作,卻可能需要付出健康代價。

長期挖鼻孔的風險有多大?

近日,一名男子因長期挖鼻孔,導致內動脈破裂,最終不得不通過手術進行修復。

該男子的妻子在上分享了這一經歷,引發廣泛關注。她表示:「本來是想發我老公摳鼻子這個壞習慣,沒想到引起大家共鳴,沒想到小小一個動作,竟然能把人摳進醫院,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挖鼻孔引發嚴重後果的情況並不少見,此前,就有不少媒體報道過相關新聞挖鼻孔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鼻腔損傷。

鼻腔黏膜上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當頻繁、用力地用手摳挖鼻孔時,這些脆弱的血管很容易受損,可能導致出血,像該男子動脈破裂就是比較極端的情況。

挖鼻孔給細菌入侵提供機會

從生理結構上來說,鼻腔是人體與外界空氣接觸的第一道防線,鼻腔黏膜具有過濾、濕潤和溫暖空氣的作用。

挖鼻孔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可能破壞鼻腔黏膜,帶來一系列傷害。

!污染鼻腔

人們的手指往往攜帶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當用手挖鼻孔時,病原體就會被帶入鼻腔,破壞鼻腔內的微,從而引發一系列鼻部疾病,如鼻前庭炎、等。

!傷害呼吸道

鼻前庭皮膚受損後,會損失不少鼻毛,降低其過濾粉塵和病原體的能力,削弱了鼻腔的第一道物理屏障,進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引發肺炎

如果病原體通過挖鼻孔的動作進入鼻腔,並僥倖躲開鼻毛,隨著呼吸深入呼吸道,便有可能引發肺炎,尤其是遇上專攻肺部的肺炎

一項發表在《歐洲呼吸期刊》的研究曾將40名健康成年人分為4組進行試驗,讓他們分別用手蘸取帶有肺炎鏈球菌的水或乾粉,做出「濕揉」「干揉」「濕挖」和「干挖」的動作,結果顯示,「濕揉」「濕挖」組的肺炎風險更高。

!感染顱腦

更為嚴重的是,當挖鼻孔造成鼻腔黏膜破損時,細菌可能會通過破損處進入靜脈血管,順著血液逆流進入顱內,引發顱內感染。

可表現為頭部脹痛、脖子發硬、噁心、嘔吐、意識模糊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需及時就診。

除了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頻繁挖鼻孔會讓鼻孔擴大,鼻子變形,嚴重者還會導致鼻孔變得不對稱(一大一小)、皮膚出現皺紋等,影響顏值。

鼻子的正確清潔方法

日常生活中,很多科學、安全的方法可以清理鼻腔,不建議用手挖鼻孔。

1日常清潔

建議日常用生理鹽水沖洗,可以起到清潔鼻腔、濕潤黏膜的作用,還能幫助清除鼻腔內的分泌物和過敏原。

也可使用專門的鼻腔清洗器,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鼻腔沖洗,更有效地清潔鼻腔深部。

2鼻涕、鼻屎

應以柔軟的棉簽蘸清水或淡鹽水後,輕輕探入鼻腔內滾動清除。

需要注意的是,擤鼻涕不要兩個鼻孔同時進行。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稍微用力,另一側鼻孔的鼻涕便會被擤出來,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另外一側。

3鼻子里的硬塊

如果鼻屎較硬,可以用生理鹽水對鼻腔進行清洗,使其軟化,再用棉簽清理;也可以塗紅霉素軟膏等油劑藥物進行濕潤後再清理。

如果已經因為挖鼻孔出現了一些輕微不適癥狀,如鼻腔乾燥、少量出血等,就要立即停止挖鼻孔的行為,讓鼻腔得到充分的休息。

平時可以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外出佩戴口罩、用熱氣熏蒸鼻腔、噴塗滋潤鼻黏膜的鼻用薄荷油或藥膏等措施,也有助於改善鼻腔乾燥。如果出血量大或頻繁出血,應及時就醫。

來源:生命時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