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經常喝小酒 比偶爾喝大酒更傷身

2025年03月07日 16:49 簡體 正體   評論»

醫生,你是不是弄錯了?為什麼我每天喝很少的酒,可還是得了呢?不是說少量喝酒能保護心嗎?56歲的宋先生特別不能理解,早在兩個月前,他就開始頻繁出現活動後胸痛,到醫院做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很快明確為冠心病。

醫生告訴宋先生,他之所以會罹患冠心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飲酒,很多人都有這樣錯誤的觀念,覺得小酌怡情,少量飲酒無傷大雅,還能擴張血管,保護血管,殊不知,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

即便你每天只是少量飲酒,也會對身體帶來傷害。

就拿血管來說,長期飲酒,很容易干擾脂肪的代謝,為什麼很多飲酒的人,事實上也沒吃太多大魚大肉,人也不是特別胖,但還是出現了,原因就在於酒精幹擾了脂肪的代謝,長期的高血脂會損傷血管,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喝酒的人,還很容易罹患,喝酒對血管的作用有雙相作用,一開始的確是擴張血管,但很快,又會變成收縮血管,而且收縮血管持續的時間更長,所以患者的血壓容易升高。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會損傷血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而冠心病的全稱恰恰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

很多人認為,我實在每天喝的酒不多啊,但問題是,喝酒對身體的傷害呈現累積效應,即便你每天喝的酒很少,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呢,想想看,你又喝了多少呢?你的身體能不出問題嗎?

《歐洲心臟病學雜誌》刊登韓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心臟健康方面,經常規律性少量飲酒其實比酗酒危害還大,更易增加房顫風險。

該研究由韓國大學醫學院崔鍾一博士(音)及大學安南醫院研究團隊共同完成,對涉及978萬人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梳理分析。2009年體檢數據顯示,所有參試者都未患房顫。此後,研究人員結合參試者的飲酒習慣,對他們的房顫發病情況進行追蹤隨訪,直至2017年。結果發現,在確診房顫的患者中,每周飲酒次數是最大的風險因素。

與偶爾「喝多酒」的參試者相比,每天飲酒的人房顫風險更大,每周飲酒≤1次的參試者風險最小。同時,飲酒量對房顫發作也有一定作用。1周飲酒量每增加1毫升,房顫風險可增加2%。

除了會導致高血壓和冠心病以外,長期飲酒,還很容易增加酒精性心肌病的發病風險,大家都知道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是乙醛,乙醛會直接損傷心肌細胞膜。心肌細胞膜受到侵襲後,其通透性會受到影響,鉀、鎂離子等丟失,心肌能源的供應會減少,直接影響到心肌的收縮功能,最終會形成酒精性的心臟病。

鑒於長期飲酒對心臟帶來的傷害,要想保護心臟,必須滴酒不沾。

不過,喝酒容易,戒酒卻很難,原因就是長期飲酒的人,會形成酒癮,即便你只是少量飲酒,但也會形成酒癮,一旦形成酒癮,戒酒後會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嚴重不適,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戒酒成功。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長期喝酒的人,要注意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若出現這些信號,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第一,長期飲酒,若出現腹脹,腹部膨隆,下肢浮腫,要重視

酒精對肝臟的傷害很大,因為酒精的代謝要經過肝臟,長期飲酒,輕者會導致酒精性,嚴重的會導致酒精性甚至是肝癌,而酒精性肝硬化則會導致腹脹,腹部膨隆,下肢浮腫

第二,長期飲酒,若出現腹痛,黑便,嘔吐,要重視

喝酒對胃粘膜有一定的損傷,可以導致急性胃粘膜病變,也容易導致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甚至是胃癌。

第三,長期飲酒,若出現消瘦,要重視

喝酒是導致一系列癌症的元兇,當癌症來臨的時候,往往會引起體重的下降,所以出現消瘦,務必要重視

第四,長期飲酒,若出現黃疸,要重視

飲酒的人,容易出現慢性肝衰竭、肝硬化、肝癌、胰腺癌等,這些疾病都可能導致黃疸的出現,表現為皮膚鞏膜發黃,尿液顏色加深,皮膚瘙癢。

來源:醫學原創故事會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