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就想睡恐是1病前兆 醫揭恐怖關鍵
吃飽就想睡,基因醫生張家銘提醒,有可能已有胰島素阻抗的現象,此時檢驗血糖,可能還在正常值,但胰臟已超時加班,拚命分泌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穩定,才會昏昏欲睡,若不改善,恐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改善睡眠,來幫助逆轉胰島素阻抗。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PO文表示,「最近吃飽後總是昏昏沉沉,肚子也越來越大,減肥怎麼都沒用?」這些狀況,可能有人遇過,卻不在意,以為只要血糖數字正常,就代表健康,但事實上,當身體開始出現胰島素阻抗時,即使空腹血糖還在正常範圍,代謝問題卻已經悄悄發生。
張家銘指出,每次吃東西,身體會把食物轉換成葡萄糖,讓細胞吸收來提供能量,負責把血糖送進細胞的就是胰島素,但一旦出現胰島素阻抗,細胞開始「拒收貨」,血糖就被擋在門外,身體只好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這種做法只是暫時壓住血糖,表面看似沒事,實際上身體已經在發生代謝混亂。
張家銘指出,很多人健康檢查的血糖數字還算正常,卻因已出現胰島素阻抗,胰臟只能拚命分泌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穩定,一旦胰臟無法再補救,血糖就會開始失控,最終走向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甚至心血管疾病。
張家銘提醒,別等到血糖失控、確診糖尿病後才後悔,在此之前,及早發現胰島素阻抗,並積極改善,是有助於逆轉劣勢。胰島素阻抗是一個計算公式,是將空腹血糖值乘以空腹胰島素值再除以405,若胰島素阻抗指數大於2.5,通常代表胰島素阻抗。
如何逆轉胰島素阻抗?張家銘建議從調整飲食做起,減少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飯、白麵包、甜點,改吃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糙米、燕麥、蔬菜、健康脂肪(酪梨、堅果)。
張家銘也建議要規律運動,重訓、深蹲等阻力運動,能增加肌肉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高強度間歇運動可以快速提升代謝,則可幫助身體調節血糖,改善睡眠與壓力管理
此外,熬夜和壓力過大會增加皮質醇,讓胰島素阻抗更嚴重,張家銘建議每天應睡足7個小時,可透過瑜珈或深呼吸來降低壓力;補充特定營養素,例如鎂、維生素D、α-硫辛酸、肌醇(Myo-Inositol)等,對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有幫助,可從深色蔬菜、魚類、堅果攝取,或在醫生建議下補充。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