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小心行走的肺炎,這個年齡患者異常增加
加拿大各地的醫生和急診室報告稱,注意到一種名為「行走性肺炎」(Walking Pneumonia)的病例出現異常增加,尤其是在兒童中。
行走性肺炎的正式名稱為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種輕度細菌感染,通常表現為發燒或咳嗽等癥狀。
感染的患者雖然有癥狀,但日常生活仍能繼續,所以俗稱「行走性肺炎」。
此外,這種病例無需上報,因此加拿大公共衛生署(PHAC)和安省公共衛生局(PHO)均未對此進行監測。
不過,萬錦多福醫院的家庭醫學主任Dr. Allan Grill表示,他和同事們從日常臨床觀察中注意到行走性肺炎病例的增加。
Grill解釋說:「急診室最先發出信號,不僅看到了更多的病例,而且還發現越來越多的病例出現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通常,支原體肺炎可以感染任何人,但典型情況下多見於5歲及以上的學齡兒童,而這次卻出現在更小的孩子中。」
Grill表示,兩周前,他在短短一周內診斷了三例兒童肺炎病例,這些診斷通過胸部X光確診。
他說:「日常門診中也確實看到了更多病例。我們知道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上升。」
為什幺小孩子病例增加?
Grill解釋:「在疫情初期,由於實施了公共衛生限制,許多人沒有接觸到社區中常見的細菌和病毒,支原體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我們有一批從未接觸過的孩子,因此出現了支原體肺炎的周期性上升。」
東安大略兒童醫院(CHEO)的臨床服務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護理執行官Tammy DeGiovanni表示,加拿大多地的急診室目前也有患者激增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CHEO的急診每天接待約150名患者,過去一周這一數字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每天200至250人。
要注意哪些癥狀?
醫生建議,如果孩子出現呼吸道癥狀,如咳嗽、發燒或流鼻涕,家長應帶孩子前往初級醫療機構就診。
如果孩子發燒持續超過五天,可能是細菌感染的跡象,需要進行評估。其他需注意的癥狀包括嗜睡、呼吸急促或食慾減退。
醫生表示,家長無需恐慌,因為行走性肺炎通常病情較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在家中用非處方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進行治療。
雖然目前沒有針對行走性肺炎的預防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但加拿大公共衛生署(PHAC)表示,大多數患者無需任何治療即可康復,只有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醫生建議患有咳嗽和發燒的人在康復前應待在家中,避免傳染他人。
為了預防傳播,醫生建議勤洗手,尤其在進食前;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衣袖遮擋;如果感到不適,應待在家中。退燒超過24小時,並開始感覺好轉時,通常就可以恢復正常活動。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更容易患上嚴重的行走性肺炎,包括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以及患有肺部疾病(如囊性纖維化)的人。
出現以下嚴重癥狀的患者,醫生建議儘快就診:發燒和咳嗽惡化或持續超過七天。
呼吸困難、頻繁因咳嗽嘔吐。
在服用抗生素治療肺炎後,發燒持續超過三天。
如果兒童出現以下癥狀,應立即前往急診室:呼吸困難。
嘴唇發白或發青。
因咳嗽嘔吐藥物劑量。
拒絕飲水或攝取液體。
看起來非常虛弱或病重。
肺炎如何傳播?
支原體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例如咳嗽或打噴嚏時傳播。
Grill說:「如果身處擁擠的地方,很容易感染,可能是人員眾多的家庭、學校或日托機構。」
對於5歲以下兒童,行走性肺炎的癥狀可能有所不同,可能包括:流鼻涕、喘息、腹瀉、嘔吐(可能沒有肺炎和發燒的表現)。家長需密切關注孩子的癥狀變化,及時採取適當措施。
此外,家庭醫生還敦促家長確保孩子接種最新的公共資助疫苗,如流感疫苗。接種疫苗【小編推薦:專家爆驚人內幕:接種疫苗,你有更大的可能會死於病毒】可以預防病毒感染,保護自己,並降低感染支原體肺炎等細菌感染的風險。
來源:加拿大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