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不好,全身衰老
器官衰老的現象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個接著一個發生「連鎖反應」。
對人體來說,肝腎雖然「扛老」,可一旦發生衰退跡象,可能導致全身器官「罷工」。
肝腎比其他器官老得慢
近期,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的研究揭示,肝細胞衰老不僅與肝功能衰退密切相關,還會導致全身多器官衰老。
德國科隆大學醫學院發表在《自然綜述-腎臟病學》的一篇綜述顯示,腎臟老化不僅會引發慢性腎病,還會波及心、腦等器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認知障礙等。
這意味著,肝腎衰老可能引發一連串跨器官的病理反應,甚至成為全身衰老的加速器。
肝臟和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和排毒器官,其功能狀態直接影響整體衰老進程和健康狀態。
從臨床觀察來看,不同器官的衰老速度存在差異,肝腎屬於「後老一族」:皮膚:最先顯示出衰老跡象,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失去彈性、出現皺紋和色素沉著;
胃、腸功能:通常在三四十歲開始衰退,表現為蠕動減慢、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易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
腎臟:具有較強的儲備功能,衰老通常於四五十歲開始;
肝臟:更能抵抗衰老,它在日常工作中只使用約10%~20%的功能,且擁有強大的再生能力,衰老跡象可能在六七十歲才顯現。
然而,肝腎一旦表現出明顯的衰老特徵,不僅自身健康面臨挑戰,還會影響全身。
肝腎衰老,為什麼會引起全身反應?
在上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中,實驗者通過一系列操作,誘發小鼠肝臟單獨出現衰老跡象。
結果發現,一開始僅存在於肝臟的衰老標誌物,後續擴散到了腎臟、大腦和肺部。這意味著,衰老可以由肝臟傳播至全身多個器官。
為驗證這一發現與人類的相關性,研究團隊分析了34例進行了肝穿刺活檢的急性不明原因肝炎患者,結果顯示,肝細胞衰老標誌物水平與隨後出現的腎、腦功能障礙相關,表明肝臟衰老程度預示著肝外器官老化以及功能障礙的發生。
腎臟在衰老過程中也表現出類似的「鏈式反應」。德國科隆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慢性腎病會導致心血管、大腦系統老化。臨床觀察也發現,慢性腎病患者通常伴有心臟病、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等合併症。
研究人員認為,象徵腎臟過早和加速衰老的慢性腎病,是其他器官系統衰老的主要危險因素,這顯示了器官間衰老網路的存在。
衰老細胞積累導致
林棟棟表示,一般來說,細胞衰老後將進入永久性停止分裂狀態,同時會分泌大量炎症因子、酶和其他活性分子,影響周圍細胞和組織。因此,臟器中衰老細胞的積累與許多器官功能損傷性疾病密切相關。
急性肝衰竭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它不僅與肝臟衰老相關,還涉及肝臟再生能力減退,這一疾病後續常伴有腎臟、大腦等全身多系統併發症,根源或許就在於衰老標誌物在器官之間發生傳遞。
中醫認為肝腎同源
宋添力認為,肝腎衰老共同表現出牽連全身的特性並非偶然。從中醫角度而言,肝藏血,腎藏精,肝血需要腎精的濡養,腎精也離不開肝血的補充,精血互生,因而有肝腎同源一說,表現為二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關。
肝功能好壞直接影響氣血運行和情緒調節,腎則關係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當肝腎功能衰退、精血不足,就會通過經絡和氣血流通,影響全身多個系統和器官。
5個因素加速肝腎衰老
肝腎扛老不代表扛造,多種因素可能導致肝腎提前衰老。
1過量飲酒
酗酒是導致肝腎早衰的主要因素之一,酒精對肝細胞的損傷尤為直接,會加速肝臟衰老和功能下降。
長期酗酒還可能導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濫用藥物
許多藥物需要通過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長期或過量使用會對肝腎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近年來,藥物種類日益增多,不規範用藥現象較為常見,使藥物性肝腎損傷越發多見。
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主要藥物:中草藥、膳食補充劑、抗結核藥物、解熱鎮痛葯、抗腫瘤葯、降脂葯等。
導致腎損害的主要藥物:抗生素(集中在頭孢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含碘造影劑、解熱鎮痛葯、利尿和脫水葯、中草藥和中成藥等。
3情緒失調
情緒波動、精神壓力大、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中,會直接影響肝氣疏泄和腎氣固攝,導致肝氣鬱滯、腎氣虧虛,進而造成肝腎功能失調,加速衰老進程。
4熬夜疲勞
長期熬夜會打亂肝臟的排毒和修復功能,過度勞累則可能導致肝血不足、腎精虧損,誘發肝腎早衰。
5其他因素
長期暴露在污染環境中,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患有遺傳性多囊腎病、先天性肝纖維化等遺傳病,均可能導致肝腎早衰。
無論是外源損傷還是自然老化,肝腎衰老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導致功能受損。
肝功能損傷後,容易發生肝臟炎症,在修復過程中可能引發肝纖維化,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腎功能損害則可能引發慢性腎病、腎衰竭,伴有尿量改變、水腫等問題。
兩者早衰還可能導致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免疫功能下降等系統性問題,嚴重影響整體健康。
保養肝腎,日常做好3件事
皮膚出現皺紋能夠及時發現,肝腎早衰、受損則相對隱匿,因此要從青年時期就開始加強保護,才能延緩其衰老的步伐。
每年定期體檢
每年定期進行能夠反映肝腎功能的血檢、尿檢,以及超聲等影像學檢查,觀察肝腎血流、功能指標和形態情況。
40歲後或患有基礎慢病者尤其要注重規律體檢,適時評估器官健康狀態。一旦發現肝臟體積、血流情況、轉氨酶、膽紅素,以及腎小球濾過率、肌酐、尿素、血鉀、血磷等指標出現異常,要及時就醫進行規範治療。
控鹽保證飲水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日鹽攝入量不應超過5克,飲水量保持在1500~1700毫升,有助控制血壓,減輕腎臟負擔。
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能維持身體各器官正常功能,其中蛋白質應選擇優質蛋白質並控制攝入量,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可降低肝腎代謝負擔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多食用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堅果和全穀物,有助減少自由基損傷,預防衰老。
有氧力量促代謝
運動對肝腎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提高基礎代謝率,加速體內脂肪和糖的消耗,減少脂肪肝和其他代謝性疾病風險;
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更有效地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到肝腎,加速肝腎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幫助排出廢物和毒素,減輕肝腎負擔;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減少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風險,保護肝腎功能。
減少久坐時間,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並增加適量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
腎功能異常或有腎病者,活動出汗後記得儘快更換衣物,避免感冒造成其他感染。
腎臟疾病嚴重的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走路、太極拳、八段錦等比較輕柔的運動。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