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八分飽」 錯了?

2025年03月06日 13:26 簡體 正體   評論»

導語

「吃飯八分飽」是否正確?過了60歲,吃飯該遵循什麼原則?

張大爺和李大爺是多年老友,年齡相近,常一起遛彎、下棋。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張大爺的身體狀況卻和李大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張大爺熱衷養生,堅信「吃飯八分飽,健康活到老」。他嚴格控制飲食,早、中、晚餐量固定,為精準把握「八分飽」,還學了食物熱量計演算法。然而,社區體檢讓他大受打擊,他不僅營養不良、缺乏多種也下降,常感冒發燒,對此十分困惑。

李大爺吃飯隨性,不刻意控制食量,卻注重與營養均衡。他覺得吃飯是享受,保證營養就行。體檢顯示他身體指標正常,精神飽滿,依舊活力十足地在小區活動。

兩人的巨大反差,讓小區其他老人不禁疑惑:「吃飯八分飽」是否正確?過了60歲,吃飯該遵循什麼原則?

研究發現:長期吃飯八分飽,

真有好處

隨著三高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注重限制飲食,其實「限制飲食」不是現代出現的說法,早在東晉時期,名醫葛洪就曾說「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這與現代人說的吃飯只吃八分飽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近年來,也有眾多研究指出,長期只吃八分飽可以抗衰老、延長壽命。

美國的研究人員在《科學》期刊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將218位年齡21~50歲BMI在22~28的健康人納入了研究,分別將受試者分成2組。一組每日的熱量攝入降低14%、對照組正常飲食。在第12個月、24個月時收集受試者的血液、脂肪等樣本,測量身體的各項指標。

結果發現,長期8分飽的飲食模式可改善人體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對提高工作記憶以及降低代謝疾病風險、減輕體重以及降低炎症睡眠等都有好處,可給健康帶來長期的獲益。

研究截圖

無獨有偶,國外一項研究找了18位堅持6年限制熱量飲食的受試者以及一直常規吃飯的同齡人進行對比。結果發現,6年後限制熱量飲食的受試者普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血壓等指標均明顯低於常規吃飯組的人。

雖然研究都說吃飯八分飽有好處,但到底八分飽是多飽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范志紅教授指出,八分飽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這個時候感覺胃裡滿了,但是再吃幾口也不痛苦。

如果還是不能掌握八分飽是多飽,吃飯過程中注意做好這些細節,也有助於保持八分飽的狀態。

比如注意專心進食,不要看手機和電視,別光顧著聊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這樣做對控制食量很有幫助,還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蔬菜等,幫助控制食量。

這2個「適當少吃」的誤區,

不少老年人天天都在做

上了年紀後,不少老年人都比較重視飲食養生,也都知道吃到吃飯八分飽就好,平時飲食要清淡,但踐行起來時卻很容易進入一些飲食的誤區,尤其是以下2種吃飯習慣,不少老年人天天都在做,殊不知不僅不養生,反而容易對健康產生影響。

1、誤區一:適當少吃=每天少吃一頓飯

很多老人認為吃飯八分飽就是少吃點,比如不吃早餐或者晚餐,這樣子不就減少了熱量攝入嗎,但小編勸你還是別輕易減少餐數。

《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日少吃一餐會導致全因死亡率、死亡率顯著增加。研究人員對2.4萬餘名受試者進行了調查,記錄受試者的用餐頻率/間隔以及死亡情況等。

進一步分析後發現,相較於一日三餐的人群,每天只吃1頓飯和每天吃兩頓飯的人,全因死亡率會分別增加30%、7%,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83%、10%。

2、誤區二:適當少吃=不吃肉類和主食

還有些老人覺得上了年紀就應該少吃點肉和精製主食,不然容易變胖,招來「三高」,這種做法也並不合適。

老年人需要規律吃三餐並注意營養均衡。長期不吃主食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進而引發情緒低落、反應遲鈍等問題,女性還可能因此出現月經紊亂的情況。《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指出,50歲的人碳水攝入比例在50~55%時,平均預期壽命還有33.1年,相較於30~40%的預期壽命提高了2.3年。

肉類也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其內里有豐富的、鐵、鋅、維生素B12等營養素,長期攝入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缺鐵性貧血發生。

上了年紀後,吃飯更應該注意這3點

吃飯只吃8分飽是個很健康的行為,但對於年齡>60歲的老年人可能需要稍微調整。老年人的消化機能、營養需求都會發生變化,在控制熱量攝入的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食物多樣化,注重營養均衡

老年人要保持營養攝入多樣化,每日至少有12種食物的攝入,其中包括肉類、蛋類、奶類、蔬果、禽畜肉、魚肉、大豆、堅果等食物。老人長期忽視營養搭配,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從而讓身體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和死亡的風險。

上了年紀注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多吃一些魚肉、雞蛋、牛奶、瘦肉等優質蛋白,有助於增強營養,預防肌少症。

2、三餐要定時,吃飯細嚼慢咽

要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點用餐、主動進食,建議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20點。吃飯時要注意細嚼慢咽,這樣做可減輕胃腸道負擔,促進消化和吸收。

3、飲食要盡量保持低鹽低油脂

老年人罹患三高、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較高,如若還保持高脂肪、高鹽的飲食的話,會導致血壓以及血脂上升,對病情的控制不利,還可能會誘發新的問題出現。平時做菜時盡量少放點鹽,少用煎、炸等方式做菜。

飲食對健康而言十分重要,日常建議大家進食都保持在8分飽左右,兩餐中間要是有明顯飢餓感的話,可適當吃點水果、低糖點心來緩解。

來源:華醫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