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營養真「不咋地」

2025年03月31日 16:33 簡體 正體   評論»

●上班辛苦,多喝點雞湯補身體

●胃不舒服,喝點白粥暖暖胃

●生理期,喝點紅糖水補氣血

……

從小到大,總有些食物被賦予「愛與營養」的雙重光環。

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真的像我們想像中那樣神奇嗎?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這些食品到底健不健康,營不營養!

一提到雞湯,奶奶的嘮叨彷彿還在耳邊——

「肉可以不吃,湯一定要喝,營養都在湯里!」

很多人深信:雞湯是絕佳的滋補聖品。

但事實上,雞湯的營養十分有限!

雞湯的主要成分是水(95%以上),其餘為脂肪、和少量

絕大多數的營養,都牢牢「鎖」在雞肉上。

以常見的瓦罐雞湯為例[1]:(雞湯和雞肉的含量相差16倍!)

一般來說,健康成年男性每天約需65克蛋白質,女性為55克。

也就是說:吃100克雞肉就能滿足一天近1/3的蛋白質需求,但如果靠雞湯,那得喝1600毫升(大概3瓶礦泉水)!

當然,雞湯還是有一點營養(如遊離氨基酸和礦物質)。對於一些體質虛弱的病人來說,喝碗雞湯總比什麼都不吃更強。

但對於絕大多數健康人來說,指望靠喝雞湯來「大補」,那還是算了吧。

喝雞湯小貼士

1.喝湯,也要吃肉(骨頭湯也一樣!);

2.撇去浮油,再喝湯;

3.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患者少喝或不喝。

和雞湯相比,白粥的名號似乎更響——「養胃神器」。

無論是腸胃不適,還是大病初癒,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粥。

白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水,易於消化吸收,如果脾胃虛弱或消化不良,短期內適量喝一些也不錯。

但是,白粥營養結構單一,、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不足,難以滿足人體多元的營養需求。

胃腸功能正常的人,就沒必要經常喝白粥啦!

喝白粥小貼士

1.煮粥時,可適量加入各種食材,如魚肉、瘦肉、蔬菜等;

2.喝粥時,可同時搭配肉類、魚蝦、豆製品、蔬菜等。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鮮榨就是一杯濃縮「水果」,營養又健康。

但真相卻是:喝鮮榨果汁,並不比喝含糖飲料健康多少。

水果中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各類抗氧化物。

然而,一旦被榨成汁,很多營養物質就會遭到破壞。

水果一旦直接切開或被榨汁,會迅速發生氧化反應。

數據顯示,青瓜、芒果、橙子榨成汁,維生素C損失率分別高達84%、59%和33%[2]。

不僅如此,水果的大部分膳食纖維都留存於果渣中,卻往往被我們白白丟棄,這導致果汁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大大降低。

此外,如果為了追求好喝,而在果汁中加了太多糖,也會增加肥胖的風險[3]。

喝果汁小貼士

1.吃水果,少喝或不喝果汁(尤其「三高」人群);

2.喝果汁時,盡量少加或不加糖。

不少人有「以形補形」的想法,認為只要是紅色的食物(如紅糖、紅棗、紅豆、花生皮等),都可以補血。

但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是「缺鐵性貧血」,確實要多吃鐵含量高的食物。

但是,紅糖、紅棗的含鐵量並不理想[4,5]。而且過量食用,還可能因糖分攝入過多,增加發胖的風險。

真正補鐵的,其實是動物性食物,比如豬肝、鴨肝、豬血、鴨血等[4,5]。

不過,食物補鐵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如果真的貧血嚴重,建議及時就診,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服用鐵劑。

中75%以上的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相當於每100克蜂蜜中,至少有75克的糖[6]。

這類遊離糖在體內的吸收速度快,效率高,少吃點還行,但一旦吃太多,十分容易轉化為脂肪堆積起來,長胖在所難免!

此外,由於存在肉毒中毒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衛生健康部門均警告「不要給1歲以下嬰兒餵食蜂蜜」[7]。

至於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通便」功效,也並非因為蜂蜜自己:一方面,蜂蜜往往要用溫水調和,有助於潤滑腸道,促進排便;

另一方面,部分人對果糖吸收能力差,吃蜂蜜後腸道內滲透壓失衡,繼而引發腹瀉——造成了蜂蜜「通便」的假象。

作為「海八珍」之一的,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滋補珍品」,備受熱捧。

從營養成分來看,海參確實是、低脂肪的食物。

不過,海參裡面的蛋白質主要以膠原蛋白為主[8],在人體中的吸收利用率較低。

如果把海參和雞蛋比一比,會發現……

雖然海參的蛋白質含量略高於雞蛋,但由於雞蛋的氨基酸模式與人體所需的更接近,所以消化吸收的效率也更高。

從補充蛋白質的角度來講,雞蛋的營養價值遠超海參。

我們千萬不要迷信各種「特殊功效」的滋補品——它們很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食物。

合理搭配,營養均衡,不缺乏也不過量,才是最佳的飲食之道。

來源:訊醫典

歡迎您發表評論: